奉春前日策和亲,夷夏雌雄恰始分。
今日呼韩朝渭上,如何万里嫁昭君。
咏昭君
奉春前日策和亲,夷夏雌雄恰始分。今日呼韩朝渭上,如何万里嫁昭君。
解析:
诗意解读:这首诗通过“昭君出塞”的典故,歌颂了王昭君的贡献,同时讽刺了朝廷的无能。诗中提到“汉家天子镇寰瀛”,表明汉朝皇帝统治下的天下广阔无垠,而“塞北羌胡未罢兵”则暗示北方少数民族尚未完全平息战事。王昭君被选为和亲使者,远嫁到边疆,她的美丽与智慧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边疆带来了和平,展现了她对国家的重大贡献。然而,诗中也表达了对朝廷无能的讽刺,暗指当时的统治阶层未能有效地解决边境冲突,导致匈奴未平,外患不断。最后一句“如何万里嫁昭君”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悲愤,同时也透露出对王昭君远嫁他乡,远离家乡的同情与不舍。
关键词释义:汉家天子 - 指的是汉朝皇帝,象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和权威。 寰瀛 - “天下”的意思,强调国家的辽阔广大。 塞北羌胡 - 描述北方的边远地区及其居民。 未罢兵 - 表示战争尚未结束,局势依然紧张。 猛将谋臣 - 强调朝廷中的英勇将领和智谋之士,但此处反讽其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功绩。 蛾眉一笑 - 用来形容王昭君美丽动人的容貌,以及她对外来威胁的化解作用。 昭君 - 本诗的主角,王昭君,一个以美貌和智慧著称的历史人物。
诗句赏析:首句“奉春前日策和亲”,描绘了王昭君被派遣去和亲的情景,体现了她为国家和平所做的牺牲。第二句“夷夏雌雄恰始分”则反映了当时中原与北方民族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冲突,昭君的和亲行动象征着一种平衡与妥协,结束了长期的战争状态。第三句“今日呼韩朝渭上”,表达了昭君远嫁他乡,离开了熟悉的故土和家人,踏上了新的生活旅程。第四句“如何万里嫁昭君”则是诗人对于昭君远嫁他乡的深切感慨,反映了对她命运的同情和对朝廷无力的批评。
此诗通过对王昭君和亲事迹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她的个人魅力和智慧,还深刻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和政治状况。王昭君的形象在诗中被赋予了超越时代的英雄色彩,她的生平和故事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