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悲歌里,江城战血馀。
哀湍泻坏道,斜日照残书。
发秃因慵栉,园荒亦懒锄。
旧来双紫燕,随我到茅庐。

注释:

天地都在悲歌中,江城的战场还残留着战斗的血迹。

哀伤的急流冲刷着道路,斜阳照射着残败的书籍。

头发脱落因此懒得梳理,园子荒废也懒得锄草。

过去曾经有两只紫色的燕子,跟随我来到茅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鄞江之游之前寄给朋友正仲的三首诗之一。全诗以“为”起头,直接进入主题,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的无奈和悲伤。

一、二句“天地悲歌里,江城战血馀”,写诗人身处战乱之中,感叹天地间充满了悲歌,江城的战场上还残留着战斗的血迹。这里,诗人运用了“天地悲歌”、“战血馀”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带来的凄凉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

三、四句“哀湍泻坏道,斜日照残书”,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哀伤的急流冲刷着道路,斜阳照射着残败的书籍,这些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战争气息。这里,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和灾难。

五、六句“发秃因慵栉,园荒亦懒锄”,描述了诗人由于战争而变得懒惰,无心打理自己的头发,更不愿意去打理荒芜的花园。这里,诗人运用了“发秃”、“园荒”等词语,形象地展现了战乱带来的生活困境和精神折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七、八句“旧来双紫燕,随我到茅庐”,则是一个温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诗人回忆过去一起经历战乱的日子,如今却有幸与友人重聚在茅庐之中,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啊。这里的“紫燕”,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过去的怀旧之情,也可以理解为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寓意深远。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战乱的景象、表达个人的情感,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