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春来往,窗间月死生。
寻梅何处好,随意自溪行。
酒债应无数,灯花各有情。
明朝江上路,风雪一诗成。

【注释】

  1. 树:指梅树。树下春来往:指春天梅花开放,在树下来回地盛开和凋谢。
  2. 窗:窗棂。月死生:月光的盈亏变化。
  3. 寻梅何处好:哪里是赏梅的好地方。
  4. 随意自溪行:任凭自己喜欢,就沿溪流而行。
  5. 酒债应无数:因饮酒欠下的债务很多。
  6. 灯花各有情:因燃烛取暖时结出的灯花,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就像有各种不同心情的人一样。
  7. 明朝江上路:明天早晨就要上路到江南去。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谪到永州的第二年十一月间。此诗首句写景,点明“寻梅”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后三句抒情,表达了他对于仕途失意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前途的担忧。
    开头两句描写了梅花盛开的景象。这两句中,前一句“树”字,后一句“窗”字,都与“梅”有关,而且都是以人的视角来写的,这就把梅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使人感到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株株挺秀的梅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枝头挂满了盛开的花朵。
    第三句,作者说“何处好”,实际上已经表明了自己内心的惆怅之情。他之所以要问,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好友王之涣已经先他一步,来到了这个地方,并且找到了可以观赏梅花的地方。因此,他在这里设下酒宴,邀请朋友一起赏梅。然而,他的朋友们都已经走了,只剩下他一个人,所以他才发出了这番叹息之言。
    第四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用“随意”二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既写出了他对赏梅之事并不十分在意,也显示出了他在面对人生低谷时那种随遇而安的豁达胸襟。此外,这一联中还包含了一个典故。据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在此赏梅,并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咏梅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如今,诗人却要在这里独自欣赏梅花,这种情景的落差使得他的心中充满了失落感。
    第五句中的“酒债”二字,更是透露出了诗人当时的生活困境。据传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浔阳江口送别客人,留下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诗句。而在这里,诗人则用了一个更为贴切的比喻:“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意思是说,他曾经与朋友们一起饮酒作乐,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而现在,他独自一人走在冷清的街头,只能借酒消愁。这种对比之下,诗人不禁感叹道:“灯花各有情。”这里的“情”字,不仅指代了人们的情感,更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寂寞之感。
    诗人用“明朝江上路”来表达自己即将踏上征程的坚定决心。然而,当他想到前方的路可能充满了荆棘和困难时,心中不免涌起了一股忧虑之情:“风雪一诗成”。这里的“诗”字,既可以理解为诗人的诗意,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前程似锦的期许。总之,这句诗既是诗人对自己未来道路的真实描述,又是他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深刻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