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连云族,青山远驿尘。
回旋成小隐,想像著幽人。
桃树偏临水,梅花讳说春。
扶舆穿荦确,空翠湿衣巾。

【注释】

甲申:指公元1024年。

沧海:大海,这里泛指茫茫大地。

青山:山名。远驿尘:指青山上飘来一片尘土,形容山高路远,行人稀少。

回旋:曲折环绕。成小隐:变成小的隐居之地。想像:想象。幽人:隐士。

桃树:指桃花。偏临水:正好在水面上。梅花:这里指冬梅。讳:隐瞒。说春:《庄子》有“阳子曰:‘子独不言吾恶乎?’曰:‘言恶,非也;言善,亦非也。……且阳子之齐,梦为蝴蝶,欣然中舞,觉后不知其梦,此之谓‘神游’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空翠:形容山上的青翠景色。

【译文】

大海无边,连着天空与云层,远处青山上飘来的片片尘土,让人感到山势很高,人迹罕至。曲折地环绕着山脚,成了小小的隐居场所。想象那幽静的隐士,一定喜欢这样的环境。

桃花正好在水面上,好像有意躲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冬梅虽然不像春天那样开放,但依然能隐约闻到它的清香。山路穿行在崎岖不平的山石之间,满山的青翠绿意让人感到清凉舒适,好像给衣巾都沾湿了一样。

【赏析】

此篇为诗人游览盘谷道院时的即兴之作。诗中描绘了盘谷道院的山水之美,以及隐士生活的清闲自在,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盘谷道院的自然环境。沧海连天,青山遥接天际,给人一种辽阔、壮美的感觉。这里的“族”字,可能是错别字,应改为“阔”。诗人以浩瀚的海洋比喻大地,既写出了盘谷道院周围的自然景观,又表现出盘谷道院的地理位置之高。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青山上飘来的尘土,进一步强调了盘谷道院的地势之高。这种描述手法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盘谷道院之中,感受到那里的宁静与祥和。

诗人转向描写盘谷道院的建筑和布局。他写道:“回旋成小隐,想像著幽人。”这里,诗人用“回旋”和“小隐”来形容盘谷道院的建筑特点,给人以回环曲折、小巧玲珑的感觉。而“想像”一词则暗示了诗人对于隐士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受。他认为隐居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而隐居之地应当是风景优美、环境清幽的地方。在这里,诗人通过对盘谷道院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的最后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写到:“桃树偏临水,梅花讳说春。”这句话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典故。首先,“桃树偏临水”一句中的“桃树”指的是桃花,而“水”则是指流水。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桃花在水中绽放的景象,既体现了盘谷道院的自然风光之秀美,又增添了一份诗意和浪漫色彩。其次,“梅花讳说春”一句则是对前一句的巧妙回应。梅花因其耐寒、傲雪的特性而被人们所喜爱,然而在古代诗歌中,梅花往往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和坚贞的品格。在这里,诗人通过将梅花比作“讳说春”的人,巧妙地暗示了隐士们不愿过多地谈论自己的隐居生活和志向,而是更加关注内心世界的修养和成长。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还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