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有蛀地牛,曲吻利如钩。
趯取尾作首,倒行腹为头。
燥土作陷沙,露喙伺其幽。
小虫误过之,一入出无由。
小儿嫉其然,取彼众中酋。
缚置它穴口,其类亦相仇。
一引两得之,尽置清溪流。
译文
蠹虫有蛀地牛,曲吻如同钩。
跳起捕捉尾巴做头,倒转肚子作身体。
在干燥的土壤中挖陷沙,露出的嘴等待机会。
小虫误入其中,一旦进去出不来。
小孩子嫉妒这种情形,将它们放在众虫之中。
把它们束缚放置在其他穴口,同类也会互相仇视。
一引两头都得到,全都被投入清溪流。
注释
- 虫:“蠹虫”是一种害虫,这里特指那些以各种方式伤害或消耗木制物体的昆虫。
- 有:存在的意思。
- 蛀地牛:一种蛀食木材的大型甲虫,其幼虫以木材为食,长大后会形成庞大的身躯,能够穿透坚硬的木头。
- 曲吻利如钩:形容虫子的嘴巴像钩子一样弯曲。
- 趯取尾作首:跳跃着抓住尾巴当作头部。
- 倒行腹为头:逆着身体的走向,把腹部当作头部。
- 燥土作陷沙:在干燥的土壤中挖出洞穴。
- 露喙伺其幽:露出嘴部等待机会。
- 小虫误过之:小虫误入了它所挖的陷阱。
- 小儿嫉其然:小孩子因为这种行为而感到嫉妒。
- 取彼众中酋:从众多虫中挑选出来作为首领。
- 缚置:捆绑,放置。
- 他穴口:其他的洞穴入口。
- 相仇:相互仇视或报复。
- 一引两得之:一举一动都能得到好处。
- 尽置:全部放置。
- 清溪流:清澈的小溪流水。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蠹虫(即蛀虫)的一种独特行为模式和生态策略。蠹虫不仅以各种方式对木材等有机物质构成威胁,还在其生存过程中展现出一定的智慧和适应性。诗中提到的“一引两头都得到”,既揭示了蠹虫的行为策略,也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竞争关系。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对于自然界中生物行为的尊重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