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雷叠鼓响前峰,来自彤云翠蔼中。
洞壑积阴成气象,鬼神凭暗弄威风。
喷崖雨露千寻湿,落石珠玑万颗红。
纵有虬龙难驻足,还应不是旱时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轰雷叠鼓响前峰,来自彤云翠蔼中。
轰雷叠鼓响前峰,形容山间的雷声如同叠起来的鼓声一般响亮而有力。轰雷叠鼓,形容雷声如鼓声般阵阵响起,震耳欲聋。来在彤云翠蔼中,形容这些雷声来自于厚重的云层和葱郁的树木之间。彤云,指的是红色或深红色的云。翠蔼,是指绿色的树荫或雾气。

洞壑积阴成气象,鬼神凭暗弄威风。
洞壑积阴成气象,描绘了山中的洞穴和壑谷中积聚着阴暗的气流所形成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鬼神凭暗弄威风,形容那些无法看见的鬼神在黑暗中施展其威力,仿佛它们的存在和行动都与黑暗有关。

喷崖雨露千寻湿,落石珠玑万颗红。
喷崖雨露千寻湿,形容山崖上瀑布和雨水汇聚形成的水流冲刷着岩石,使得岩石变得湿润。千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等于一里。万颗红,形容这些被水打湿的岩石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红色的景象。

纵有虬龙难驻足,还应不是旱时功。
纵有虬龙难驻足,意味着即使有强大的龙也难以在这里停下休息。虬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龙的形象,它通常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威严。难驻足,表示即使有强大的力量也难以在这里停留。还应不是旱时功,意思是这个地方并不是因为干旱而有功绩的。这里的“旱时”可能指的是干旱时期,而“功”则是指功绩或成就。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间的自然景观和传说中龙的威风,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对于神奇现象的赞叹。同时,诗中的“喷崖雨露千寻湿”、“落石珠玑万颗红”等描写,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想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