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台殿绿云中,四面筼筜一径通。
曾读华阳真诰上,神仙居在碧琳宫。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诗人以“参差台殿绿云中”为起兴,描写了唐代成都草堂的景色。接着写草堂四周围满了郁郁葱葱的竹林和翠绿欲滴的山色,给人以清新之感,也暗示出诗人对隐居之地的喜爱之情。“四面筼筜一径通”,点出了草堂四周竹树环抱,只有一条小径可以通行。这两句既写出了草堂的地理位置,又烘托出其幽僻、清静的特点。“曾读华阳真诰上”,是说诗人曾经读到过有关仙人的华阳真诰,而仙居就在碧琳宫里。“神仙居在碧琳宫”,是诗人的想象之词,表达了他渴望成仙的愿望。最后一句是虚写,是诗人的感慨之词,表现了他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认识与感叹。
【答案】
译文:
参差不齐的台殿掩映在绿云之中,四周环绕着茂密的竹林。
曾经读过华阳真人留下的《真诰》,仙人的住处在碧琳宫之中。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景。首句写台殿的外观特征,参差台殿掩映在绿云中,形象地描绘了草堂所在环境的幽静。次句写周围的景色。四周环绕着茂密的竹林,给人以清新之感。三、四句写诗人的感受和遐想。前句写自己对草堂的喜爱之情。“曾读华阳真诰上”,说明诗人曾经读到过有关仙人的华阳真诰,而仙居就在碧琳宫里。这里诗人运用想象,把草堂和仙人联系起来,表现了他对仙居的向往之情。后句是虚写。诗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认识与感叹。“神仙居在碧琳宫”一句暗含作者的隐逸情怀,表明他不愿做官,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像古人那样,过着闲适恬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