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永,光景我逾半。
中间几悲欢,况复多聚散。
青阳变晚春,弱条成老干。
不为时节惊,把酒欲谁劝。

【赏析】

此诗以“晚春”为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聚散无常的感慨。全篇写景言志,情调沉郁。

“晚春”即晚春时节。古人以孟春、孟夏、孟秋、孟冬四季来代表一年中的四个季节。孟春是初春,孟夏是盛夏,孟秋是深秋,孟冬是严冬。“晚”与“早”相对,表示时间较晚,这里指晚春时节。

首句点明题目,总括全篇。第二、三两句说:人的生命只有百年长,而我的岁月却已经过半。中间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何况又多次地相聚又离散呢?“人生百年”,是说生命短促;“光景我逾半”,则是感叹年华虚度,已过了人生的大半。这一句,既表明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慨叹,也表现了诗人对年华虚度的惋惜。接着,诗人从自身经历写起,抒写自己的感受。他回忆自己过去在世时,曾有过欢乐的时候,也有过悲伤的时刻,但更多的又是聚少离多的苦楚。

第四句承上启下,由“中间几悲欢”转入眼前景物。青阳,指春天。弱条,指嫩枝柔条,这里借代春天的柳条。“弱条成老干”,是说柳条虽还嫩,但是已长得很高大了。这句诗是写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柳条写得好像有情有意,形象生动而又富有诗意。

第五、六两句进一步写景。诗人不说柳条长高,只说柳条变老了(“青阳变晚春”),这是暗示春天即将过去,暮春就要来临。“弱条成老干”,既是对前一句的具体化,也是对整个暮春景象的总写。诗人通过描写柳条的变化,写出了自然界中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同时,也暗含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他看到柳条虽然已经长大,但是毕竟还是嫩条柔弱,还没有变成老树干。这就说明诗人虽已进入晚年,但仍然保持着青春的活力,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衰老。

末句“不为时节惊,把酒欲谁劝”,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全诗感情的高潮,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这两句是说:既然柳条已经长成了老树干,那么我就用不着被时令所惊扰了;我喝着美酒,想要向谁去劝说呢?“时节”,指时令,这里指时光、岁月。这两句意思是说:既然时令已经变了,我也无须再被时令所惊扰了;我喝着好酒,想喝给谁喝呢?

这首诗通过对柳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自然界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富有诗情画意。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琢;结构严谨,脉络分明;内容深刻,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