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初凿破,大巧夺天真。
竹锁三更月,桃酣几度春。
山空闻鹤唳,溪远卜鸥邻。
为拂留题石,松摇露滴身。
山中杂诗
昆仑初凿破,大巧夺天真。
竹锁三更月,桃酣几度春。
山空闻鹤唳,溪远卜鸥邻。
为拂留题石,松摇露滴身。
释义与译文:
- 昆仑初凿破,大巧夺天真。 —— 昆仑是神话中的一座大山,此处形容大自然的雄伟和壮丽。”初凿破”暗示着人类的力量与自然界的原始力量的对比,而”大巧夺天真”则是说人类的智慧和技巧可以超越自然的本质,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竹锁三更月,桃酣几度春。 —— “竹锁三更月”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竹林的景象,仿佛月光被竹子紧紧锁住,无法自由透出,这里的”三更”指的是深夜时分,而”竹”与”月”的结合,传达了一种寂静、幽深的美。”桃酣几度春”则描绘了桃花盛开时的美好景象,春天的气息浓郁,象征着生命的旺盛和活力。
- 山空闻鹤唳,溪远卜鸥邻。 —— “山空”意味着山林间空旷无人,而”闻鹤唳”则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溪远卜鸥邻”则描绘了在远离尘世喧嚣的溪边,人们可以随意地寻找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伴侣——鸥鸟。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 为拂留题石,松摇露滴身。 —— “为拂留题石”可能是诗人为了纪念或表达某种情感而留在石头上的文字。”松摇露滴身”则是描述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平静。这里的”松”和”露”都是自然的象征,而”摇”和”滴”则强调了自然元素与人的互动,给人一种和谐共生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如”竹锁三更月”、”桃酣几度春”等,都传达出一种静谧、淡泊的美感。同时,诗人也通过”为拂留题石”等行为来表达自己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