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髯一笑倚危阑,面面青山不厌看。
霜染丹枫秋色绚,日烘紫菊露痕乾。
鹊炉火慢熏龙脑,蟹眼汤新瀹凤团。
回簇绛纱城郭晚,老梅吹角雁拖寒。
【诗句释义及赏析】次郡太守刘朔斋秋晚谒谢眺亭小饮三首
掀髯一笑倚危阑,面面青山不厌看。
霜染丹枫秋色绚,日烘紫菊露痕乾。
鹊炉火慢熏龙脑,蟹眼汤新瀹凤团。
回簇绛纱城郭晚,老梅吹角雁拖寒。
【译文】
- 在秋天的傍晚,次郡太守刘朔来到谢朓的亭子中饮酒作乐。他掀着胡须,笑着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欣赏着远处连绵的青山。
- 山上的枫叶被霜打过,颜色变得鲜红,就像秋天的颜色一样绚烂;菊花在阳光下晒得发红,花上的露水干了,留下痕迹。
- 刘朔在一只红色的鸟笼里点燃了小火炉,用龙脑香慢慢熏烤着,让香气散发出来。同时他还煮了一锅蟹眼汤,用新摘的白鹤羽做的团子作为佐料。
- 夕阳西下,整个城市被绛红色的纱幕覆盖,显得格外美丽。老梅树吹响了口哨,大雁拖着寒冷的北风,一起飞向南方。
【注释】
- “次郡”: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境内。
- “掀髯一笑倚危阑”:形容酒后心情愉快,笑眯眯地靠在栏杆上,悠然自得的样子。
- “面面青山不厌看”:形容诗人对山景的喜爱,无论看到多少个山都看不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 “霜染丹枫秋色绚”:形容秋天的枫叶被霜打过后,色彩变得更加鲜艳,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 “日烘紫菊露痕乾”:形容菊花在阳光下晒过之后,花瓣上的水珠消失,只剩下干枯的痕迹,展现出菊花的美丽与坚韧。
- “鹊炉火慢熏龙脑”:形容诗人点燃了一支香炉,用慢火慢慢地熏制着龙脑香,使香气更加浓郁。
- “蟹眼汤新瀹凤团”:形容煮好的汤色清澈如玉,上面浮着像蟹眼一样的油花,下面还有新鲜的凤团团子。
- “回簇绛纱城郭晚”:形容夕阳西下时,整个城市的建筑都被晚霞映照得通红,如同一片火焰。
- “老梅吹角雁拖寒”:形容老梅树上吹起了口哨声,大雁拖着寒风飞过,共同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次郡太守刘朔在谢朓亭中的饮酒作乐的场景。诗中的“掀髯一笑倚危阑”,表现了他愉悦的心情和豁达的性格;“霜染丹枫秋色绚”,展现了秋天景色的美好;“日烘紫菊露痕乾”,则描绘了菊花在阳光下晒干后的美景;最后一句“回簇绛纱城郭晚”,则以夕阳西下时的城郭景象作为结尾,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韵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审美情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