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占一窗明,小炉春意生。
茶分香味薄,梅插小枝横。
有意探禅学,无心了世情。
不知清夜坐,知得若为清。
【注释】
洵上人:唐代僧人。
占:占据,占有。
小炉春意生:小炉里春天的气息。
茶分香味薄:茶的香气淡薄。
梅插小枝横:梅花插入小枝斜着生长。
探禅学:探究禅宗学问。
世情:世俗人情。
坐:静坐。
若为清:怎样才叫做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拜访一位叫洵上人的和尚时写的,表现了诗人对和尚生活状态的羡慕之情。
第一句“自占一窗明”中的“窗户”,指的就是洵上的居室,诗人用“自占”表明自己主动占据了这间房间,表达了诗人对洵上人的尊敬和对这间房子的喜爱。
第二句“小炉春意生”中的“小炉”,指的是洵上人在房间里点燃的火盆,用来取暖或者煮茶。这里的“春意生”,形容了火盆里燃烧的火焰仿佛有春天的暖意一样,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第三句“茶分香味薄”中的“茶”,指的是诗人喝到的茶。这里的“香味薄”,说明茶的味道并不浓重,而是淡雅宜人。
第四句“梅插小枝横”中的“梅”,指的是诗人看到的盛开的梅花。这里的“小枝横”,形容梅花枝条柔弱,像是被轻轻地斜插在树枝上一般。
第五句“探禅学”中的“探禅学”,表示诗人在与洵上人交谈中,试图了解禅宗的学问。
第六句“无心了世情”中的“无心”,指的是诗人没有杂念,专心致志地聆听和尚的话。这里的“了世情”,表示诗人放下了对世俗情感的追求,专注于禅宗学问的探索。
最后一句“不知清夜坐”中的“清夜”,指的是深夜的时候,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这里的“知得若为清”,表达的是诗人对于深夜这个时刻的感受,他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个夜晚的美丽和宁静,只能默默地感受它的美好,体会它的清冷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