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类古钟,范模昔谁制。
开辟几岁月,萝蔓疑篆隶。
老木上婆娑,清泉下溶㵝。
左右乱石列,拱若朝玉帝。
惜在道路傍,倦客谩凝睇。
倘立泰山巅,爰遇封禅代。
万乘躬巡幸,想像羲皇际。
铭德刻隽功,表里千万世。
愿言勿轻凿,天意或有待。
【注释】
一石类古钟,范模昔谁制:一块石头像古时候的钟那样大,它的模子又是什么人制造的呢?
开辟几岁月,萝蔓疑篆隶:这石头开辟了多久了呢?它上面布满的藤蔓像是篆书和隶书。
老木上婆娑,清泉下溶㵝:长满了苔藓的老树上,有一片树叶儿在风中摇曳。清泉流淌下去,仿佛是溶入了玉石。
左右乱石列,拱若朝玉帝:左右两边都是乱糟糟的石堆,它们就像朝见皇帝一样拱着。
惜在道路傍,倦客谩凝睇:可惜这块石头就在路边,我这个疲倦的行人只能望着发呆。
倘立泰山巅,爰遇封禅代:要是我能站在泰山的山顶上,我就会遇见那封禅祭祀的日子。
万乘躬巡幸,想像羲皇际:皇上亲自出外巡视,想象自己回到了上古的伏羲时代。
铭德刻隽功,表里千万世:铭记道德、功绩,让它流传千古。
愿言勿轻凿,天意或有待:只希望人们不要轻易地破坏它,因为这是上天的意思。
【赏析】
《饭溪石》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通过写饭溪石的形貌、特点和周围的环境及自己的感受,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一石类古钟,范模昔谁制”,写饭溪石的形状与古代铜钟相似。这一句看似平常的描述,实际上却隐含着深意。饭溪石之所以能引起作者的兴趣,正是因为其形状独特,让人联想到古人所铸造的古钟。这种联想不仅让饭溪石显得更加生动可爱,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喜爱。
第二联“开辟几岁月,萝蔓疑篆隶”,进一步描绘了饭溪石的历史沧桑感。这里所说的“开辟”二字,既指饭溪石的形成时间之长久,也暗示着它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之崇高。而“萝蔓疑篆隶”则形容饭溪石上的藤蔓形态各异,宛如古人所雕刻的篆书和隶书,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三联“老木上婆娑,清泉下溶㵝”,则将视线转向了饭溪石周围的环境。这两句诗通过对老树婆娑、清泉流淌的画面描绘,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风光。同时,这也为接下来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第四联“左右乱石列,拱若朝玉帝”,则是进一步展现了饭溪石周围的自然景观。这里的“乱石列”形象地描绘了岩石的分布情况,而“拱若朝玉帝”则赋予了这些乱石以神圣庄严之意。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饭溪石的自然美,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五联“惜在道路傍,倦客谩凝睇”,则转入了作者自身的感受。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饭溪石的珍视之情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同时,这也透露出他内心对于功名利禄的厌倦之情。
第六联“倘立泰山巅,爰遇封禅代”,则是将视野扩大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这里所说的“泰山巅”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封禅代”则寓意着荣耀和成功。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事业成功的渴望,更透露出了他对于名利的淡然态度。
第七联“万乘躬巡幸,想像羲皇际”,则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加神秘的境界。这里所说的“万乘”指的是帝王,而“羲皇际”则是指上古时代的伏羲氏时期。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那个时代的美好憧憬。
第八联“铭德刻隽功,表里千万世”,是对饭溪石本身的赞美。这里所说的“铭德”是指记录功德,而“刻隽功”则是刻画出其卓越之处。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饭溪石的赞赏之情,更寄托了他对于历史传承的尊重之心。
第九联“愿言勿轻凿,天意或有待”,则是对自然保护的呼吁。这里所说的“勿轻凿”是指不要随意破坏,而“天意或有待”则是说自然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环境的担忧之情,更透露出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