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幽寂似山家,闻者其谁不见嗟。
闭户几多闲日月,扫园有限旧烟花。
书窗燕坐琴横石,吟径徐行杖卓沙。
壁有谢公题好句,国人方此识馀霞。
这首诗是苏轼对元厚之在朱伯原秘校园亭的题诗进行和韵之作。首先,我们来逐句释义:
君家幽寂似山家,闻者其谁不见嗟。
“君家”指的是元厚之所居住的地方,“幽寂”描绘了那里静谧祥和的氛围。“山家”常用来形容隐居或简朴的生活,这里用来比喻元厚之家。“闻者其谁不见嗟”,意思是只有少数人能听到这样的宁静,其他人则感到惋惜。
闭户几多闲日月,扫园有限旧烟花。
“闭户”形容元厚之家的隐秘性,没有外人打扰。“闲日月”意味着时间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过得特别慢,仿佛有无穷的时间可以悠闲地度过。“扫园有限旧烟花”,这里的“烟花”可能是指过去的美好时光,但这种美好是有限的。
书窗燕坐琴横石,吟径徐行杖卓沙。
“书窗燕坐”,形容在书房中安静地坐着读书,如同燕子在窗户下栖息一般自然。“琴横石”,即把琴横放在石头上弹奏。“吟径徐行杖卓沙”,描述一个人沿着有沙的小路慢慢行走,吟诵诗歌的情景。
壁有谢公题好句,国人方此识馀霞。
“壁有谢公题好句”,指的是墙壁上有谢灵运(晋宋间的著名诗人,曾在此隐居)留下的优美诗句。“余霞”在这里比喻晚霞之美,与前面的“夕阳无限好”类似。这句诗表明,尽管国家正在经历困难时期,但在这样的美景之下,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元厚之所在之地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理想境界。诗中用“书窗燕坐”、“琴横石”等意象营造了一种静谧和谐的气氛,而“吟径徐行杖卓沙”则描绘了一个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最后一句“壁有谢公题好句”,不仅点明了诗人所处地点的背景,也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欣赏自然美的豁达情怀。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心灵平静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