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洲风籁韵笙箫,疑有仙人燕碧桃。
影逼银河星半堕,气吞月窟兔争豪。
九秋波浪沙鸥狎,万古声名钓艇高。
却恨何须明似镜,空令志士泣霜毛。
和西湖即席二首
金碧楼台与彩虹交映,仙人般燕过碧桃
- 诗句原文
十洲风籁韵笙箫,疑有仙人燕碧桃。
影逼银河星半堕,气吞月窟兔争豪。
九秋波浪沙鸥狎,万古声名钓艇高。
却恨何须明似镜,空令志士泣霜毛。
- 译文解析
在金碧辉煌的楼台背后,暮烟缭绕,彩虹如同画中景致,宛如仙境一般。仿佛有仙人在碧绿的桃花树上翩翩起舞。湖光山色之间,星光似乎也为之黯淡,而月亮却显得更加明亮,两者在夜空中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这宁静的秋天,海浪拍打着沙滩,沙鸥与浪花嬉戏;千年之后,那些流传下来的名声和故事依然被世人传颂。然而,诗人却感到惋惜,为何不需要那面镜子般的明净来照见自己的真实,让志士们因无法实现理想而泪落如霜。
- 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 [十洲]:古代神话中描述神仙居住的十个岛屿。
- [风籁]:自然之声,指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 [笙箫]:古代两种乐器,笙为吹奏乐器,箫为管乐器。
- [疑有仙人]:形容景色美得好像仙人在其间。
- [碧桃]:一种颜色鲜艳、形态优美的桃花。
- [影逼]:影子逼近。
- [银河]:银河是指天上的一条亮带,这里指夜晚的天空。
- [月窟]:传说中月亮形成的窟窿。
- [沙鸥]:沙滩上的鸥鸟。
- [钓艇]:钓鱼用的小船。
- 诗歌背景与创作意图
《和西湖即席二首》是宋代文人舒坦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在这首诗中,舒坦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写手法,将西湖的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诗歌形式,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诗歌风格与艺术特色
《和西湖即席二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西湖画面,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其中,“十洲风籁韵笙箫”一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自然美景与仙人相融合,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富有诗意和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