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如酥露乍晞,屿花汀柳自相依。
画桥不碍寻春屐,谁傍烟波拾翠归。

【注释】

和:应和、唱和,即作诗。刘珵:即刘禹锡,晚号刘白石,唐代著名文学家。西湖:指杭州的西湖南边,有“三潭印月”、“苏堤春晓”等名胜古迹。十洲芳草洲:西湖上有名的小岛,因岛上有十个小洲而得名。

赏析:

首联写西湖景色。“小雨如酥露乍晞”,意思是说细雨像酥酪一样细腻,太阳出来的时候,露水刚刚干了。“屿花汀柳自相依”,意思是岛屿上的花草,岸边的杨柳,相互依偎在一起。这里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颔联写游人赏春。“画桥不碍寻春屐”,意思是说画桥没有妨碍人们寻找春天的脚步。“谁傍烟波拾翠归”,意思是说谁能在烟雾缭绕的水波中捡到翠绿的草帽回家呢?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译文】

小雨如酥润泽着大地,太阳出来了露珠刚刚干掉。岛屿上的花草,岸边的杨柳,相互依偎在一起。画桥没有妨碍人们寻找春天的脚步,谁能在烟雾缭绕的水波中捡到翠绿的草帽回家呢?

【赏析】

《和刘白石游湖》是一首七绝,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初夏,时年作者五十岁。诗人用清新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西湖美景图。全篇意境清新,语言明快流畅,富有生活气息,充分显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以“春”为题,实际上是写西湖美景。前两句写西湖之景,后两句写游人在湖边的活动。开头两句写西湖之美,点明题旨。“小雨如酥露乍晞”,这是说,细如酥粉的小雨纷纷洒落下来,一觉醒来,太阳刚刚露出笑脸;“屿花汀柳自相依”,这是说,岛屿上开满了鲜花,岸边长着垂柳,它们互相依赖,互相依存,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两句话从视觉与触觉两方面描写了西湖的自然美,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西湖的美丽风光。接着,第二句写游人赏春,第三句写游人寻春。“画桥”句写画桥之美,突出其如画之妙。而“谁傍烟波拾翠归”则巧妙地将画桥与游人联系起来,使诗句更加富有生气。

此诗语言明快畅达,风格清新俊爽。它既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