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倚沧波绿却摇,冷烟疏雨共萧条。
谁将轻薄娇春态,强拂人头向市桥。
【注释】
沧波:沧江。柳汀:在湖边或水中的堤岸,多植柳树。“十洲”: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地方。《拾遗记》载:“瀛洲有五岳四渎、名山大川之属,又有神人居其间,各有仙官仙女,皆得道者。”
【赏析】
西湖是杭州的名胜古迹,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这首七绝描写了西湖的景色。
首句写西湖的景致,以动衬静。诗人伫立湖畔,只见绿波荡漾,春意盎然;然而冷烟疏雨,又使这生机勃勃的景象笼罩上一层萧索的阴影。“困倚”,形容诗人身临其境却无所作为的样子。“沧波”,指西湖的水,这里泛指西湖。“沧波绿却摇”,既写出了湖水的颜色,更写出了水色随波动荡摇曳的情状。“绿却摇”三字,不仅写出了西湖水色的动态美,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和活力,给人以清新、明净之感。
第二句写西湖周围的环境。“冷烟疏雨”,点出了天气阴寒,烟雨蒙蒙的景象;而此时正逢清明节气,所以“寒食”“清明”两个词语也用在这里,进一步烘托了凄清的氛围。“共萧条”,意思是说烟雨朦胧之中,湖上的景物显得更加凄凉萧索。这句既写景,又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写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谁将轻薄娇春态”,诗人运用反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有意轻薄娇柔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强拂人头向市桥”,则表现了诗人面对西湖美景时的喜悦心情。“强拂”二字,既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又表现出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珍视之心。
最后一句写诗人离开西湖时的情景。诗人离开了西湖,来到了市桥。在市桥上,他看到了许多行人,他们纷纷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这里的“市桥”,指的是南宋都城临安城北门之外的一座小桥。“人头”,指行人的脑袋。“向市桥”,说明诗人回到了繁华的京城之中。这句既写出了诗人离开西湖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又写出了他对京城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景色和诗人离开西湖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喜爱和对京城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的比喻手法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