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坐题山水清,一空霁色无阴晴。
虚堂夜看星斗落,老鼎昼汲风泉烹。
杯间聊学蔬笋气,云外远飘弦诵声。
晦翁溪斋二三友,神游于此留其名。

【注释】

居然庵:位于江西庐山的一座道观。

山人:指道士。

坐题山水清:静坐观赏着山水,心情自然舒畅。

一空霁色无阴晴:天空晴朗,没有云彩遮蔽,一片光明。

虚堂夜看星斗落:在空旷的大厅中仰望夜空,观看星辰降落。

老鼎昼汲风泉烹:白天在炉灶上烧水,用风泉水来煮茶。

杯间聊学蔬笋气:在杯子之间模仿着蔬菜、竹笋的气息。

云外远飘弦诵声:远远地听到了风吹过竹林时发出的“沙沙”声,就像读书的声音一样。

晦翁溪斋二三友:晦翁是作者的朋友,溪斋是他们的住所。

神游于此留其名:在这里流连忘返,留下了美好的名声。

【赏析】

《居然庵》是一首描绘庐山风景和隐居生活的诗歌。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山水之美,以及自己在此隐居生活的情景。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句“山人坐题山水清”,描绘了山人静坐欣赏山水的景象。这里,“清”字既形容了周围的环境,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纯净。接着,“一空霁色无阴晴”进一步强调了天空的晴朗,没有任何云彩遮挡,给人一种开阔、明亮的感觉。这里的“霁色”指的是雨后天晴的景色,而“无阴晴”则表示了诗人对于天气变幻无常的淡然处之。

颔联“虚堂夜看星斗落,老鼎昼汲风泉烹”,则是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和白日的不同活动中。晚上,诗人在空旷的大厅中抬头仰望星空,感受着星星的闪烁;白天,他则在炉灶上烧水,用风泉水来煮茶,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两句话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和情趣。

颈联“杯间聊学蔬笋气,云外远飘弦诵声”,进一步丰富了对庐山风光的描绘。诗人在酒杯之间尝试着模仿着蔬菜和竹笋的气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之中。与此同时,远处的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音,如同读书的声音一样悦耳动听,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的“云外远飘弦诵声”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自然美景,还暗合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向往。

尾联“晦翁溪斋二三友,神游于此留其名”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与晦翁等人一同居住在溪斋之中,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在这里,他们相互陪伴、相互鼓励,共同追求着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最终,这种精神境界成为了他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并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间。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风光和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