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雨生流水,山晴出白云。
花来风逐逐,泥遣燕纷纷。
客路犹千里,春光已十分。
归从都下者,相遇说新闻。
【注释】
生:使……产生,生出。
逐逐:飞的样子。
遣:送别的意思。
都下:京城,指洛阳。
【译文】
溪水涨起,雨过天晴,山中的白云飘了出来。
花儿随风飘舞,燕子也匆匆归去。
客居他乡的道路还很远,春光已经十分美好。
我回到洛阳,与从京城来的人相遇,谈论着最新的新闻。
【赏析】
《雨晴》,写雨后晴空、晴日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一 首七言绝句,前两联为写景,第三联点出题意,第四联承第三联而转。“花”即“花事”,喻春光明媚,“泥”即“泥泞”。上片由“晴”字领起,写雨后的晴空和晴日的景色,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水墨山水画。“溪雨生流水,山晴出白云”,这两句诗以溪水和山色为画面主体,将溪流涨溢、溪水奔流、溪岸葱茏、山峦叠障、白云浮游、山岚升腾的景物一一摄入眼底。诗人抓住“溪雨”、“山晴”这两个典型现象,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一幅溪流涨满、水流湍急的动态图,以及群峰耸立、白云缭绕的静止图。“溪雨生流水,山晴出白云”,这两句诗以溪水和山色为画面主体,将溪流上涨、溪水奔流、溪岸葱茏、山峦叠障、白云飘浮、山岚升腾等景物一一摄入眼底。诗人抓住了“溪雨”、“山晴”这两个典型现象,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一幅溪流涨满、水流湍急的动态图,以及群峰耸立、白云缭绕的静止图。
二 三联写春光明媚,万物复苏。“花来风逐逐,泥遣燕纷纷。”这两句中“花来”与“泥遣”都是拟人的写法,把春天的景色写得有情有意,形象生动。“风逐逐”写出了花随风舞动,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泥遣燕纷纷”则写出了燕子在泥土上空盘旋飞行,似是在催促燕儿们快快离去。“风”与“泥”,“逐逐”与“纷纷”相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四 五 六 句写旅途遥远,春光已十分美好,但自己还是远在他乡。“客路犹千里,春光已十分”这两句,既是对前面景物描写的收束,又是全诗情感发展的高潮。“客路”即客居他乡之路,这里代指自己的征途;“春光”即春光美好之时。诗人站在旅途中,望着远方,想到家乡的美好风光,不由地发出感叹:客居他乡的道路还很漫长啊!然而,眼前的春光已经十分美好了,真是令人感慨不已。“春光已十分”既指眼前美好的春光,又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无限喜悦和欣慰。
尾 二 句由自然景色过渡到人事交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归从都下者,相遇说新闻。”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以“归从”二字领起,抒发了久别重逢时的喜悦之情。诗人在洛阳与友人相聚,共同分享各自的见闻。最后两句诗通过叙写友人间的相互倾诉、交流信息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同时,这也反映了唐人之间交往密切、互相交流思想的情况。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自然界的景物赋予人的感情,使之充满生机,显得活泼可爱。同时,诗中又运用对比手法,使得景物更加鲜明生动。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开阔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