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笔文昌作望郎,暂抛台史护衣香。
摛辞曾是金声奖,程奏亲逢玉色康。
禄洎千钟荣滫瀡,图分九服职封疆。
到都右衮如相问,为说飘流鬓已霜。

“簪笔文昌作望郎,暂抛台史护衣香”

  • 注释: 这里“簪笔”意味着拿起毛笔,“文昌”指代文坛上的荣耀,“作望郎”则表示为即将远行的郎君祝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胡彦师的深厚情谊,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对于仕途的向往和追求。
  • 译文: 挥笔书写,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暂时放下那些繁琐的台史事务,只为守护家人的健康与幸福。
  • 赏析: 此联展现了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在古代,文人常常通过书信或诗歌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和祝福。这里的“作望郎”不仅表达了对胡彦师的关心,更是对其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同时,“暂抛台史”四字也隐含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短暂停留和远离的意味,反映出一种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心理。

“摛辞曾是金声奖,程奏亲逢玉色康”

  • 注释: “摛辞”指的是文章的撰写,“金声奖”指的是得到极高的荣誉,“玉色康”形容人健康、容貌美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胡彦师才华的认可及对其成就的祝贺。
  • 译文: 曾经撰写的文章受到赞誉如同金子般响亮,亲自经历的奏折得到皇帝的青睐犹如见到如玉般美好的事物。
  • 赏析: 这句诗中,“曾获金声奖”和“亲逢玉色康”都极具赞美之词,前者强调了诗人对胡彦师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后者则表达了对胡彦师个人魅力和健康状态的羡慕。通过这样的表述,诗人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学识和才情,也表达了对胡彦师个人品质和成就的认可和赞赏。

“禄洎千钟荣滫瀡”

  • 注释: 禄是俸禄,千钟指的是极其丰厚的俸禄,“荣滫瀡”意味着荣耀无比。此句描绘了胡彦师因为功绩显赫而获得的极高荣誉。
  • 译文: 因功高而获得的丰厚俸禄让荣耀无上。
  • 赏析: 在这句诗中,诗人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赞美胡彦师的杰出成就和高尚品德。通过“禄洎千钟”这一形象的描述,诗人不仅强调了胡彦师所获得的巨大财富,更突出了他所获得的荣耀和尊重。这种描述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力量,能够很好地激发读者的共鸣。

“图分九服职封疆”

  • 注释: 九服指的是中国古时的行政区域,“职封疆”意味着拥有广阔的疆域和权力。这一句描绘了胡彦师因其功绩而被赋予重大责任和权力的情景。
  • 译文: 应分得九个地方的管辖权和辽阔的疆域。
  • 赏析: 通过这句诗,诗人不仅赞美了胡彦师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表达了对他未来所承担职责的高度期待。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胡彦师的卓越能力和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进取,为社会做出贡献。

“到都右衮如相问,为说飘流鬓已霜”

  • 注释: 右衮是古代的一种礼服,这里象征着尊贵的地位;相问则表示被询问,“飘流”指流落他乡。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胡彦师归来时能够获得人们的欢迎和关注。
  • 译文: 当抵达京城时,就像一位尊贵的使者一样受到接见;我还将讲述自己漂泊在外的艰辛岁月。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右衮如相问”和“飘流鬓已霜”,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从繁华的京城返回故乡后,所面临的孤独和辛酸。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旅途中得失与荣辱的深刻思考。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亲情和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过去漂泊生活的不舍与无奈。

通过对《送胡彦师职方迎亲赴阙二首》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深入赏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葛胜仲通过生动的意象、丰富的词汇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美好祝愿。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功名利禄的高度重视和个人奋斗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