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贤往往突不墨,造化从来一小儿。
执戟逐贫曾有赋,柴桑乞食岂无诗。
【注释】
1.次韵:即和诗,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2.张仲宗:人名。
3.突不墨:指不受世俗的束缚。
4.造化:自然。
5.一小儿:形容自然神奇、不可捉摸。
6.执戟逐贫:指在朝廷做官而生活贫困。
7.柴桑:地名,今江西九江市南。
8.乞食:乞讨。
【赏析】
《次韵张仲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首诗以咏叹高贤与自然为主旨,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和自然神奇的赞美之情。
首联“高贤往往突不墨,造化从来一小儿”直接点出主题,表明了诗人对高贤的赞美之情。他看到那些高洁的贤士们不受世俗的约束,他们的行为充满了自由的精神。同时,他也对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认为自然界是神秘而不可捉摸的。
颔联“执戟逐贫曾有赋,柴桑乞食岂无诗”,通过两个典故来进一步强调他的这种思想。他曾在朝廷做官而生活贫困,但仍然有志于追求自己的理想,这可以用“执戟逐贫”来形容。而在柴桑这个地方乞讨为生的诗人,也可以写出很多优美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尾联“此身虽在蓬蒿底,本意犹存翰墨间”则更进一步强调了他内心的追求和向往。尽管他身处卑微的地位,但他的志向和追求依然存在。他虽然生活在简陋的环境中,但却始终保持着文人的风骨和气质,这可以从他留下的诗歌中看出端倪。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他也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