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得岂易,一游营亦难。
地偏如避俗,春早自排寒。
霖潦逢初霁,年华念欲单。
支筇卜遐眺,挈榼展清欢。
茶坞千家密,梅林十里宽。
幽寻穷窈窕,危陟遍巑岏。
有地堪肥遁,幽人卜考槃。
后前罗峻岭,左右绕惊澜。
西望双藤老,南瞻巨石盘。
千章丛古木,九畹秀崇兰。
手板看苍翠,军持上激湍。
醉乡因蚁酎,水厄为龙团。
晚景云低树,归途雨压冠。
明惊烽火逼,小艇起前滩。
这首诗是诗人在潭头游玩时的即兴之作,描绘了潭头的景色和氛围。
第一句“三益得岂易,一游营亦难。”意思是说,三益(三益山)的获得不容易,一次游览潭头也很困难。这里的“三益”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指某种美好的事物,而“一游”则表达了作者对这次旅行的珍视和期待。
第二句“地偏如避俗,春早自排寒。”意思是说,这个地方很偏僻,仿佛是在躲避世俗的喧嚣;春天来得早,天气也变得寒冷起来。这里可能暗指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追求自然的心态。
第三句“霖潦逢初霁,年华念欲单。”意思是说,雨水刚刚停止,阳光开始照耀,春天的气息已经来临。这里的“霖潦”指的是雨,而“霁”则是晴的意思,表示雨后天晴的景象。而“年华念欲单”则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四句“支筇卜遐眺,挈榼展清欢。”意思是说,拿着拐杖去远方眺望,带着酒盏去享受清闲的时光。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旅行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的向往。
第五句“茶坞千家密,梅林十里宽。”这句话描写了潭头周边的自然景观。茶坞(茶树丛生的地方)和梅林(梅花盛开的地方)都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而“千家”“十里”则强调了这些地方的规模之大。
第六句“幽寻穷窈窕,危陟遍巑岏。”意思是说,我在寻找幽深的地方,攀登到高处。这里的“窈窕”形容地势险峻,而“巑岏”则是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登山的热爱。
第七句“有地堪肥遁,幽人卜考槃。”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里的“肥遁”指的是隐居的生活,而“幽人”则是指那些喜欢隐居的人。
第八句“后前罗峻岭,左右绕惊澜。”这句话描述了潭头周围的山岭和水流。这里的“罗”可能是指环绕的意思,而“峻岭”、“惊澜”则分别描绘了山势陡峭和水流湍急的景象。
第九句“西望双藤老,南瞻巨石盘。”这句话通过观察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里的“双藤”和“巨石盘”都是描述自然景观的词汇。
第十句“千章丛古木,九畹秀崇兰。”这句话描写了潭头的树木和兰花。这里的“古木”和“崇兰”都描绘了植物的美丽形象。
第十一句“手板看苍翠,军持上激湍。”这句话通过观察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里的“手板”和“军持”都是描述观察工具的词汇。
第十二句“醉乡因蚁酎,水厄为龙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饮酒和旅行的喜爱。这里的“蚁酎”和“龙团”都是描绘喝酒和旅行的词汇。
第十三句“晚景云低树,归途雨压冠。”这句话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情景。这里的“云低”和“雨压冠”都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
第十四句“明惊烽火逼,小艇起前滩。”这句话描述了夜晚时分的危险情境。这里的“烽火逼”和“小艇起前滩”都描绘了战争和危险的场面。
这首诗通过对潭头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旅行、自然和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锐感知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