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县逢春启,羁怀百不堪。
频倾次道酿,聊喜阿云谈。
棣萼仍清集,辛盘助半酣。
彩幡惊节物,玉屑瑞田蚕。
太簇律初应,德星堂不惭。
共夸筵秩秩,那羡府潭潭。
济美三公后,逃禅二老参。
清欢时择胜,冲操自廉贪。
丹荔来闽部,黄鱼出峤南。
云泉烹赐茗,罗帕荐珍柑。
经醉香浮座,言归钟动庵。
萧然文字饮,共赋鹿鸣三。
【注释】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三个节气。
中散兄:指作者的哥哥,名棣华,字中散。
特盛:特别盛大。
彩幡胜:用彩色装饰的旗帜和花环。
漏且五鼓方罢:夜深了,天快亮了。五鼓是古代以打五更计时的五个时辰,即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
拜呈:向人敬呈。
兼简公任阜民详定侍郎道祖签幕判院朝提辖奉议卿任宝录待制:同时给公任阜民(官名)详细解释并陈述。阜民,官名;详定,详加审定的意思;道祖是官名;签幕判院是指官署中的文书、刑狱等事务的主管官;朝提辖是官名;奉议卿、任宝录都是官职;待制是官名。
异县逢春启:在异乡遇到春天。
羁怀百不堪:羁旅的心情无法排遣。
频倾次第酿:屡次倾倒次第酿造的美酒。
聊喜阿云谈:姑且喜欢谈论阿云的事。
棣萼仍清集:棣萼仍然是清雅的聚会。棣萼,指兄弟俩。棣萼之国,春秋时郑国有一兄弟两个国家,称“兄弟之国”。后用以比喻兄弟之间情同手足。
辛盘助半酣:辛盘是古代祭祀时的肉,这里指美酒,助指帮助。
玉屑瑞田蚕:用玉屑装饰,象征祥瑞。玉屑,一种贵重的香料。瑞,吉祥之意。田蚕,指农田中的蚕。
太簇律初应:太簇律开始演奏。太簇,十二律之一,音声高亢而清越。
德星堂不惭:德星堂里没有羞愧感。德星,传说中的星宿名,这里借指品德高尚的人。
共夸筵秩秩,那羡府潭潭:大家互相夸耀宴会的丰盛,哪里比得上府邸的庭院深深呢?
济美三公后,逃禅二老参:在三位公侯之后,有两位老和尚遁入空门。济美,指帮助他人功德圆满。
清欢时择胜,冲操自廉贪:清闲快乐时,常常选择好的地方游玩,自己的行为也从不贪污腐败。
丹荔来闽部,黄鱼出峤南:红色的荔枝运来了福建,黄鱼从南方飞来。
云泉烹赐茗,罗帕荐珍柑:在云泉煮茶,用丝帕赠送珍贵的柑橘。
经醉香浮座:经过醉酒,香气四溢。
言归钟动庵:说话间钟声敲响了。
萧然文字饮:形容饮酒时非常清静。
共赋鹿鸣三:一同吟咏《诗经》中的《鹿鸣》。《鹿鸣》,诗篇名,原为燕飨宾客之歌,后来泛指宴饮作乐。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于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公元1084年1月12日)在开封府立春日所作的一首律诗。此诗通过描绘节日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受。
首联写立春日的节日盛况:“异县逢春启,羁怀百不堪。”在异乡遇到春天,羁旅的心情无法排遣。“频倾次第酿,聊喜阿云谈”,频频倒出美酒,姑且喜欢谈论阿云的事情。阿云,即阿柔,是作者的妻子,也是他的好友。“棣萼仍清集,辛盘助半酣。”棣萼仍然是清雅的聚会,辛盘助餐酒喝得半酣。棣萼,指兄弟俩,此处代指作者与阿柔之间的情谊;辛盘,是古代祭祀时的肉,这里指美酒,助指帮助。
颔联写宴会上的情景:“棣萼仍清集,辛盘助半酣。”棣萼仍然是清雅的聚会,辛盘助酒喝得半酣。这两句既写出宴会的热闹,又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寂寞。
颈联写宴席上的欢乐气氛:“彩幡惊节物,玉屑瑞田蚕。”彩幡惊动了节气物事,玉屑象征着祥瑞和田地里的蚕。这两句既是对宴会场景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
尾联写宴会结束后的感受:“太簇律初应,德星堂不惭。”太簇律开始演奏,德星堂里没有羞愧感。这里的“德星”并非指品德高尚的人,而是借用其名来形容宴会结束时的愉悦心情。这两句既是对宴会情景的总结,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节日盛况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及时行乐的向往。诗中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