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殿藻井高,榱桷穷壮丽。
黄金四佛榜,煌煌曼卿字。
廷中桧异状,封植天嘉岁。
直干龟鹤年,樛枝龙蛇势。
阴森历九朝,知阅几兴废。
石根青铜柯,孤高方得地。
应笑凡草木,俯仰见癯瘁。
缅怀陈季年,三阁事瑰异。
后庭唱未阕,已作堕井计。
独此岁寒姿,与佛常阅世。
寄谢青牛宫,勿轻大雄寺。
【注释】丁巳:农历日期。游大雄寺:游览大雄寺。陈朝:南朝的陈朝,公元589年—589年。朝桧:指大殿前的桧树。藻井:天花板上的装饰图案。榱桷(cuī jiē):屋檐的椽子、梁头。黄金四佛榜:指殿内四面墙上的佛像画像。曼卿:指王曼卿,唐代文学家和书法家。廷中:指殿堂正中。封植:栽种。天嘉:南朝齐武帝萧赜年号(公元460年—公元465年)。直干:挺拔而有力的树干。龟鹤:长寿的动物,这里比喻人。樛枝:曲折盘旋的树枝,这里比喻人的品行不端。阴森:阴暗森严。历:经历。九朝:即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石根:山崖上或悬崖下的岩石。青铜柯:铜质的树皮。孤高:独立超群,形容品格高尚而不屈从权贵。方得地:正好得到其所。应笑:应当笑。凡草木:普通的草木。俯仰见癯瘁:“见”同“现”,“癯瘁”指憔悴枯萎。三阁: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建的三个宫殿。事:指政事。瑰异:奇特出众。后庭:后院,指宫廷。唱未阕(què):尚未完成。已作堕井计:已经自取灭亡的打算。独此岁寒姿:只有这在冰雪中傲霜斗雪的姿态。与佛常阅世:与佛一起度过世间的沧桑。寄谢:赠送。青牛宫:佛教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宫殿名。勿轻:不要轻视。
【译文】
古殿的藻井高高耸立,屋檐的椽子雄伟壮观。
四壁上的佛像金光灿烂,是王曼卿书写的“煌煌”二字。
殿堂正中的桧木不同一般,它是天嘉年间栽植的珍奇。
桧木笔直挺拔如同千年古龟,它长着弯曲的枝叶犹如龙蛇盘旋。
桧木生长在阴暗的环境中,经历了九个朝代,见证了多少兴衰更替。
石根处有青铜般的树皮,孤独而高洁正是它得其所在。
它应当嘲笑那些庸俗之辈,它们只看到自己的憔悴枯萎。
缅怀当年陈朝的盛世,三阁的政事是多么瑰异。
后来庭院里的乐曲还没完唱完,便自取灭亡的计划已经酝酿。
只有这棵岁寒的桧木,与佛祖一起度过了世间的沧桑。
我将它赠给了青山之下的仙宫,请不要轻视大雄寺。
【赏析】
《古殿藻井高》是咏物诗,写于诗人游览大雄寺之时。全诗通过对大殿藻井的描写,表现了对大雄寺建筑艺术及历史变迁的赞美之情。
首联先点明题旨。“藻井”,即天花板上的装饰图案,其造型高峻、精美,为古代建筑之最;“高”,则突出藻井之高大。诗人以“高”字概括藻井之特征,并赋予藻井以人格化的色彩,称颂其为“古殿”增添光彩,足见藻井之高峻、精美非同一般。诗人之所以如此赞藻井,盖因藻井乃殿中之“眼”,故“藻井”又称为“宝珠”。此处“藻井”实指“宝珠”,亦可见诗人用词之妙。
颔联写殿宇之雄伟。“榱桷”(cuī jù,椽子)是指屋檐下向上伸展的木条;“穷壮丽”,谓其宏伟壮观,无与伦比。诗人将“榱桷”比作“黄金”,将“辉煌”的佛榜比作“煌煌”的王曼卿书法,既突出了藻井之高大,也赞美了佛榜之辉煌,更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之情。
颈联承上文写桧木。“廷中”,即殿堂正中;“异状”,指桧木的不同寻常之处。桧木是天嘉年间栽植的珍奇,故“封植”一词,既是对桧木栽植时间之准确记载,也是对其珍贵品质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暗喻了桧木具有顽强生命力,历经九朝而依然茁壮成长。尾句“知阅几兴废”言桧木不仅见证了九朝的兴衰更替,而且饱经磨难而屹立不倒,可谓坚强不屈。
尾联转而写桧木的品质及其象征意义。“石根”,即山崖下岩石之上;“青铜柯”,指柏树根部的树皮为铜色,古人认为柏树可以避祸延年,因而称之为“青铜”之柯,意谓桧木扎根于岩石之上,恰似铜质的柯树一样坚硬不屈。诗人将桧木与铜质的柯树相提并论,既赞美了桧木之坚毅不屈,也借以表达了自己矢志不渝的人生理想。
最后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人间世界,以桧木自喻,抒发了人生哲理。前一句“应笑”,意为应当嘲笑;后一句“俯仰见”,意为只见其表面现象而不见其内在本质。诗人以“俯仰见癯瘁”来讽刺那些庸俗之辈只顾眼前的荣华富贵而不顾自身的本质修养;同时,也表明诗人虽然身处世俗之中,但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人格和清醒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语言简洁凝炼、清新自然,既富有形象性,又有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堪称咏物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