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郎爽气晓霜晴,阳子高怀宝鉴明。
虽幸竹林容入会,每惭布鼓独无声。
一杯葵藿真佳趣,五鼎牛羊谩宰生。
廊庙他年调燮手,不妨潜室且和羹。
【注释】
刘郎:指作者。爽气:清爽的风气。晓霜晴:晨曦中的霜露,晴空万里。阳子高怀:指阳子浮生。宝鉴明:明亮的镜子。虽幸:有幸。竹林容入会:在竹林中与好友聚会。每惭:每常惭愧。布鼓:无弦乐器。独无声:无人伴奏。一杯葵藿(huò)真佳趣:一杯清茶是真趣味。五鼎牛羊漫宰生:五鼎牛羊是奢侈的祭品,随便宰杀是不合礼仪的。他年调燮手:他日能执掌国政,调和阴阳。和羹:调味用的汤,比喻辅佐帝王。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统元年(1333)秋。当时,作者正隐居在成都草堂,与友人刘知录有深厚的友情。刘知录寄来了诗稿,作者便写下了这首答赠之作。
首联写景:“刘郎爽气晓霜晴,阳子高怀宝鉴明。”这两句以“爽气”点染秋日的早晨,描绘出清新、爽朗、明净的自然景象;又用“晓霜晴”写出秋日的晴朗天气,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诗人对刘知录的问候和思念之情溢于言表。“爽气”和“晓霜晴”,都是秋天的特点,但在这里却是作为背景出现的,用以衬托刘知录的高尚品格和远大志向。“阳子”指刘知录,“高怀”表示胸襟高远。“宝鉴”即明镜,这里用来比喻刘知录的品德。“宝鉴明”三字,既赞美对方胸怀如明镜一样纯洁,又表明自己对友人的崇敬之心。
颔联抒发自己的感情:“虽幸竹林容入会,每惭布鼓独无声。”诗人虽然有幸与刘知录相会,但总觉得自己不如对方高雅脱俗;每当听到别人奏起琴瑟之声时,自己总是感到惭愧。“竹林”是东晋名士谢安的别墅。“布鼓”、“独无声”则形容自己的清贫寂寞。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与世隔绝的心境和孤芳自赏的感情。
颈联抒写自己的感慨:“一杯葵藿真佳趣,五鼎牛羊谩宰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清谈闲适,一壶清茶,真是高雅的乐趣;而那些山珍海味,徒然浪费粮食而已。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尾联表达对朋友未来的祝愿:“廊庙他年调燮手,不妨潜室且和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期待着您在朝廷中发挥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我也愿意为您效劳,共同辅佐君王治理国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期望以及对政治前途的信心和希望。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全诗以“爽气”、“宝鉴”、“竹林”等词语为线索,贯穿始终,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对友人的描绘和自身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于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