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阔天低四望赊,霏微膏雨兆休嘉。
早钟郁郁穿云断,官柳垂垂夹道斜。
邂逅庭前方指柏,逡巡木末已栖鸦。
杨朱易服归来处,荷笠收车几万家。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是作者与友人路子高在微雨中游览山光寺的即兴之作。全诗四首,此为第二首。诗写微雨之中,山光寺前景色之幽美,以及作者游赏时的感受。
“野阔天低四望赊”,写诗人登上山光寺,放眼望去,四周田野辽阔,天空显得低矮,远眺无际。这是一幅开阔的远景图,给人一种空旷、辽远的感觉。“霏微膏雨兆休嘉”,“霏微”指细而密的小雪,这里用来形容春雨,它预示着天气会转好。“兆休嘉”是指这种天气预示着美好的事物即将来临。这里的“兆”和“庆”都含有预示的意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早钟郁郁穿云断”,描绘了寺庙里早晨响起的钟声,它穿过云雾缭绕的山峰,回响在山谷之中。这里的“郁郁”形容钟声响亮,连绵不绝;“穿云断”则形象地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这两句既写出了自然环境之美,又烘托出了寺庙中的宁静与祥和。诗人通过描绘这一画面,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宗教场所的向往之情。
接下来三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致。“官柳垂垂夹道斜”,描述了路边的官道两旁生长着柳树,它们垂下枝条,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夹道”表明这条官道两侧都有树木,而且这些柳树还形成了一种倾斜的态势,增添了几分动态美。“邂逅庭前方指柏”,诗人漫步在庭院中,偶然间看到前方有一棵柏树挺拔地矗立在那里。“邂逅”表示偶然遇见,这里用来强调诗人在不经意间发现了柏树的存在。“逡巡木末已栖鸦”,继续描写诗人在庭院里漫步的情景,他看到树上已经有几只乌鸦栖息了。“逡巡”是慢慢地走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享受着悠闲的时光。最后两句“杨朱易服归来处,荷笠收车几万家”,诗人来到了一个曾经杨朱隐居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他的隐居之所。诗人手持草帽,走在归乡的路上,周围已经有几户人家。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光寺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注释】
山光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村西北,始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末民初重建。1924年,杭州灵隐寺住持净心法师主持重修山光寺,后成为灵隐寺的下院。山光寺环境优美,四季宜人,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霏微:细而密的小雪,这里用来形容春雨。
“早钟郁郁穿云断”中“郁郁”形容钟声响亮连绵不断。
“杨朱易服归”出自《战国策·东周策》,意思是说战国时期思想家杨朱在贫困潦倒之时,曾改扮成平民百姓四处流浪乞讨以度日。后来他因得到一位贤者的指点,得以摆脱贫困,过上安稳的生活。在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荷笠收车几万家:指的是经过山光寺附近村庄的人们,他们收起斗笠准备回家,路上已经可以看到几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