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革纷然岂用情,由来消息与时行。
奏封直指财并力,造法当期实应名。
可使华夷渐润泽,不烦衡石自均平。
将明况是忧民者,即见熙熙百室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其内容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关怀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因革纷然岂用情:
- 因革:指变革与继承。
- 纷然:形容事情众多且杂乱。
- 岂用情:表示不需要过于感情用事。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认为国家的变革和继承并不是一件需要过分情感的事情。
- 由来消息与时行:
- 消息:比喻变化。
- 整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变革和继承就像天气一样,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 “与时行”意味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 这句诗强调了国家变革和继承的重要性,它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 奏封直指财并力:
- 奏封:古代文书中的一种格式。
-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上奏时,直接指出问题,并集中力量解决问题。
- 这句诗鼓励官员们在面对问题时,要敢于直言,并集中精力解决这些问题。
- 造法当期实应名:
- 造法:制定法律。
- 整句话的意思是,制定法律应该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的需要。
- 这句诗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它应该反映人民的真实需求。
- 可使华夷渐润泽:
- 华夷:古代对中国的别称,泛指中原地区和非中原地区的人民。
-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可以使全国各地的人民逐渐得到好处。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民生改善的期待。
- 不烦衡石自均平:
- 这句话是说,没有必要通过复杂的手段来达到公平公正。
- 这里的“衡石”是指古代一种衡量重量的工具,用来比喻繁琐的计算。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简单、直接解决问题方式的赞赏。
- 将明况是忧民者:
-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现在有人关心人民,那么他们将会得到光明的未来。
- “况是”在这里是连接词,用于连接“忧民者”和“将明”这两个词。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关心人民的人将会得到回报的信念。
- 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