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犊何知尚母怀,黄泉相见岂宜哉。
向非雅意一杯去,安得迷心中路回。
自古功名随日月,于今庙貌倚崔嵬。
可怜肉食趋朝者,粪壤纷纷久已灰。

【注释】

禽犊:小畜类动物,用来比喻无知的人。

向非雅意一杯去:指酒后失言,误杀亲族。

安得迷心中路回:怎能使自己迷途知返,悔过自责。

肉食:指权贵、贪官污吏等。

粪壤:秽土,比喻污秽之地。

【赏析】

这首七绝,以“纯孝墓”作题,是借对一位忠良的歌颂,来抒发作者自己对时政的愤慨与不平之情。

开头两句,诗人首先从眼前这位纯孝墓的守墓人谈起。他问守墓人:“你难道不知道你的母亲怀有遗恨吗?”守墓人说:“我哪里知道呢!”“何知”二字,表明了守墓人的无知和愚顽。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轻描淡写,而是接着追问:“你的母亲死后葬在黄泉之中,她和你相见的机会恐怕太少了吧!你怎么能说‘不’呢?如果当时不是由于酒后的失言而导致亲人丧生,你怎么会心惊胆战,魂不守舍,后悔不及呢?”这一句,通过设问和反诘,突出了守墓人无知愚昧、忘恩负义的特点,从而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三、四句紧承前二句而来。诗人进一步指出:“自古至今,一个人生前的功名利禄都是随日月而消逝的;而那些庙貌巍峨、显赫一时的帝王将相,如今却都烟消云散了。但是,那些身居庙堂之上的达官贵人,他们的尸骨早已埋入粪壤之中了。”这是诗人由眼前的“纯孝墓”联想到更广泛的现实政治生活而得出的结论。

最后两句,诗人又回到眼前的纯孝墓上,但已不是在惋惜其亡父之冤,而是在痛恨那些身居庙堂之上而忘恩负义的达官贵人。这一联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憎恨,也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同时,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余地。

以一个纯孝墓的故事为线索,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守墓人前后行为的不同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中那些忘恩负义者的丑恶嘴脸,表达了作者对时政的不满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