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之中三往回,道人一意金石开。
非干桑梓有分好,自是针芥无嫌猜。
焚香说了四句偈,把手直上千尺台。
洞庭青草不我隔,东吴可归归去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其内容如下:

八年之中三往回,道人一意金石开。
非干桑梓有分好,自是针芥无嫌猜。
焚香说了四句偈,把手直上千尺台。
洞庭青草不我隔,东吴可归归去来。

注释

  1. 八年之中三往回 - 指的是诗人在湘西与琳老(可能是指一位僧人或道士)交往了很长时间。
  2. 道人一意金石开 - 这里的“一意”指的是坚定的意志,而“金石开”则形容道人坚定的信念和修行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3. 非干桑梓有分好 - “桑梓”通常指家乡,“有分好”可能表示不是因个人原因,而是命中注定的缘分或机遇。
  4. 自是针芥无嫌猜 - 针芥比喻微小的物体,这里用来象征微不足道的小事。诗人表示自己与琳老之间没有猜疑和隔阂。
  5. 焚香说了四句偈 - 在佛教中,焚香是为了祈福或念经,这里指诗人为琳老诵读了四句佛经中的偈语。
  6. 把手直上千尺台 - 这两句可能是描写诗人与琳老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如同手拉手一起攀登上高高的台阶。
  7. 洞庭青草不我隔 - 洞庭湖是长江的一部分,位于湖南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琳老的深深思念,因为距离遥远无法相见。
  8. 东吴可归归去来 - “东吴”指的是今天的江苏省一带,“归去来”是一种古代的归隐之意。诗人用这句话表示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过一种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湘西琳老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理解。诗中多次使用“一意”、“针芥无嫌猜”等词语,展现了两人之间无间的默契和信任。同时,通过对佛教元素的引用,诗人也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信仰。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唐代文人与僧人交往时的和谐与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