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风吹鬓鬓毛斑,非复登楼旧日颜。
上主亦应怜久窜,孤臣尤切望今还。
金鸡欢动栏杆外,彩服光生骨肉间。
归去此恩何以报,惟将香火祝南山。

【解析】

此诗是诗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春在四川成都所作。当时,杜甫流寓蜀中,老杜五首即《登楼》、《江畔老人》等五首诗作,其中第五首《江畔老人》为诗人的自况之作。全诗以“孤臣”自喻,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前二联写景抒情;后二联议论收结,表达了对朝廷的渴望,并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愿望。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诗句。解答此题,首先理解全诗内容,分析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再从炼字、用典、修辞、表现手法和意境营造等方面鉴赏。

【答案】

译文:

春风似刀割人脸面,我已是白发苍苍了。

皇上也应当怜悯我长期被贬谪,如今我要回到京城去。

金鸡欢跃着,在栏杆外鸣叫,彩衣映照着骨肉亲人的脸庞。

回到故乡,我该如何报答皇帝的恩情呢?只有把香烧到南山。

赏析:

首联“蛮风吹鬓鬓毛斑,非复登楼旧日颜。”写春天的风,吹拂过诗人的鬓发,使得他的头发花白。这一句中,“蛮风”、“鬓发”、“斑”三字,都是写诗人头发的变化。这里,“蛮风”一词,既写出了春风的劲吹,又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状。“鬓毛”一词,既是写诗人头发的衰老,又是写诗人的衰老的容颜。这一句中,“登楼”二字,是写诗人过去曾经登上高楼远望,现在却只能在山间小路上徘徊。“非复登楼旧日颜”这一联,既是对上文的概括,又是对下句的照应。这一句中,既有对往事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期待,既有对过去的遗憾,又有对现实的无奈。

颔联“上主亦应怜久窜,孤臣尤切望今还。”写诗人的身世遭遇。“上主”,指皇帝;“亦应怜”,是说皇帝也应该怜惜;“更”与“尤”这两个词语,既表明了诗人对皇帝的期待,也表明了诗人对自己不幸的感叹。这一句中,“怜”、“今还”两字,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又是对下文的铺垫。

颈联“金鸡欢动栏杆外,彩服光生骨肉间。”写诗人看到的景象。“金鸡”一词,既写出了金鸡的欢腾跳跃,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喜悦之情。“彩服”一词,既写出了衣服的颜色艳丽光彩照人,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欣喜之情。这一句中,既有对美景的描写,又有对生活的赞美。

尾联“归去此恩何以报,惟将香火祝南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归去”一词,既是对前面所叙事件的总结,也是对后面所叙愿望的铺垫。“南山”一词,既是对前面的回应,又是对后面的期待。这两句中,既有对归乡的渴望,又有对朝廷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