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阿师何处来,天堂初不隔天台。
灵泉飞作人间雨,法鼓腾为山下雷。
对现此身谁仿佛,上方重阁正崔嵬。
只应永劫观空眼,总向峰前欢喜开。
【注释】
方广长老:梵语阿师,即佛僧的别称。从誉:追随我,来听法。五百:指佛门中修行的弟子,有五百之数。天堂:佛教语,指死后升天的地方。天台:即天台山,在浙江。灵泉:指瀑布。法鼓:指寺庙里的木鱼和钟声。崔嵬:高耸的样子。永劫:极长的时期。观空眼:佛教用语,意为洞察一切事物的本源。欢喜开:高兴得笑口大张。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对一位名叫方广的僧侣(即方丈)的一次讲经说法的记录。全诗四十六句,分为六组,每组八句,共三十二句,押韵严谨,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前六句为第一组,写方广长老的讲法情景。“五百”是说佛门中修行的弟子众多;“天堂”指死者的去处,“初不隔天台”,意谓死者的去处并不遥远;“飞作人间雨”,形容瀑布如雨般洒落人间;“腾为山下雷”,形容寺庙中的木鱼与钟声如雷滚动,震撼山谷。这六句写景生动,富有动感,表现了方广长老讲经时的庄严气氛。
中间十一句为第二组,描写方广长老讲述的内容。“对现此身谁仿佛”,意思是说,方丈所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上方重阁正崔嵬”,意思是说,上面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佛塔。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座佛塔的雄伟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方广长老所讲述的内容极为精深奥妙。
后十二句为第三组,写听众的感受。“只应永劫观空眼”,意思是说,我们应该用永恒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间的一切。“总向峰前欢喜开”,意思是说,我们应该总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去面对这个世界。这十二句表达了听众对佛法的领悟与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佛法的虔诚信仰。
最后八句为第四组,总结全诗。“示方广长老从誉”,意思是说,这首诗就是作者向方广长老请教而作的。“五百阿师何处来”,意思是说,这些佛门中修行的弟子是从哪里来的呢?“天堂初不隔天台”,意思是说,天堂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心念一致,便能与佛陀同在一地。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佛法无边无际,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学习佛法而达到解脱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方广长老讲经的情景的描写,展现了佛门中修行弟子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佛法的领悟与感悟。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崇敬与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