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门开刹海中,十方世界本来同。
四威仪竟无所着,千手眼应如是通。
弥勒当年曾示现,善才于此悉参同。
而今我亦逢师处,聊击栏杆问祖风。
题誉老无住阁
不二门开刹海中,十方世界本来同。
四威仪竟无所着,千手眼应如是通。
弥勒当年曾示现,善才于此悉参同。
而今我亦逢师处,聊击栏杆问祖风。
注释:
- 不二门:佛教禅宗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平等无差异的,这就是“不二”之门。
- 刹海:指的是佛寺中的大海,象征着佛教的无边无际。
- 四威仪:指佛教中的四大菩萨,即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菩萨,分别代表智慧、慈悲、救苦和福德。
- 千手眼:佛教中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拥有千只手和千只眼睛,可以观察和救济众生。
- 弥勒:未来佛,即将降生的人。
- 善才:指具有高尚才能和品德的人。
- 祖风:指祖师的风范和教诲。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诗中通过描绘佛教中的不二门、刹海等意象,展现了佛教的无边无际和包容性。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四威仪和千手眼的形象,表达了对于佛教菩萨们的敬仰之情。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向往和追求,希望从祖师那里得到指点和启发。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热爱和对佛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