嵯峨秀色雨晴时,极目城隅更落晖。
何必鲈鱼动秋意,好携双屐便言归。

【注释】

“嵯峨”:山峰高峻的样子。

“秀色雨晴时”,“秀色”:山的美景,此处泛指青山。

“极目城隅更落晖”,极目:用尽眼睛力去望。形容远处景色。

“何必鲈鱼动秋意”,何必:哪里需要,表示没有必要。

“好携双屐便言归”,双屐:两个木屐。

【赏析】

《湖上杂咏》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此诗写于作者任建康(今南京)江东转运判官期间,描写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晚霞晚照图。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日暮时的江边景色;第三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末两句写意,抒发了自己渴望归隐的心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清新淡雅。

首句“嵯峨秀色雨晴时”,写山色。在诗人的笔下,这山仿佛是大自然最杰出的画家精心绘制出来的杰作。诗人从远望开始:“极目城隅更落晖”,这是夕阳西下之时,站在山崖上,极目望去,只见远处的城池在夕阳余晖中若隐若现,显得格外迷人。这里的“城隅”,指的是山的一侧,也就是诗人所在的位置。

次句“何必鲈鱼动秋意”,转而写诗人的所思所感。秋天来了,鲈鱼肥美,正是人们垂钓的好季节,可诗人却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品尝鲈鱼的美味,而是想要趁着这个季节回家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鲈鱼”与“秋意”相对应,既表现了秋天的特点,又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好携双屐便言归”,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既然已经领略了这山的美景,何不趁着这个美好的季节,带着双木屐回家呢?这里的“双屐”指的是一双木屐,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最后一句“何必鲈鱼动秋意”,再次回到开头的话题。虽然诗人已经有了回归故乡的想法,但在这一刻他却突然想起了鲈鱼的味道。于是,他不禁感慨道:为什么非要等到鲈鱼肥美的时候才去品尝呢?这句话既是诗人对鲈鱼的喜爱之情的流露,又是他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山水之美,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