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庵头挂钵囊,晚随缘出住花光。
僧繇一笔无人会,戏作寒梅自在芳。

【注释】:

仁老寄墨梅:指王冕的《墨梅图》,画上没有写上作者的名字。

马祖庵头挂钵囊:在马祖庵里打坐修行,用钵盂装饭。

晚随缘出住花光:傍晚时随意出山到花间游玩。

僧繇一笔无人会:指晋朝画家张僧繇作画,传说他画龙点睛后,龙飞上天,因此人们说“张公画龙,唯看点头”。后来就用“点睛”来比喻说话、做事的关键性作用。

戏作寒梅自在芳:以寒梅自比,说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独立的品格,不向世俗低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两句写画中的梅花,后两句则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全诗语言简洁,含义丰富。

首句“马祖庵头挂钵囊”,交代了画面的背景和作者当时的身份。马祖庵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旁。这里既是修行者静心修炼的场所,也是文人骚客雅集交流的地方,所以有僧人在此居住。“挂钵囊”,指的是和尚们为了生计,常常携带着钵盂(用来盛饭菜的容器)和经袋(存放佛经和法器的袋子),到处乞食。这里的“钵囊”就是他们随身携带的物品。诗人通过这样的背景描绘,为下文的“晚随缘出住花光”作了铺垫。

第二句“晚随缘出住花光”,则描写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这里的“随缘”,指的是随遇而安,顺应自然,不强求的意思。“花光”即花间,指的是诗人晚年喜欢在花丛中游玩,与大自然亲近。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淡泊。

第三句“僧繇一笔无人会”,则进一步展现了画作的妙处。僧繇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画技非常高超,被后人誉为“点睛之笔”。这里的“一笔”,指的是僧繇画龙时所留下的那一笔,据说这一笔能够使龙飞天而去。然而,当人们看到这一笔时,却无法领会其中的含义,只能看到它本身而已。这一句不仅赞美了画艺的高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言语表达的独特见解——有时候,最简单、最直白的语言反而能够深入人心,成为最具力量的言辞。

最后一句“戏作寒梅自在芳”,则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这里的“寒梅”,指的是冬天里依然傲雪开放的梅花,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自在芳”,则表示这种精神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仍然能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芬芳。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能够保持独立、坚强的品质,不受世俗观念的限制。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性格的一种自信和骄傲。整首诗通过画与诗的相互映衬,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