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镜圆明照不穷,晋公元自宝青铜。
真人外景虽能睹,争识希夷造化功。
心镜圆明照不穷,晋元自宝青铜。
真人外景虽能睹,争识希夷造化功。
注释:
- 心镜圆明:指人的心境如同明亮的镜子一样,能够映照出事物的真相。
- 晋元:晋代的帝王之一。
- 自宝青铜:自己珍惜并保护铜器。
- 真人外景:指真人所见到的外在世界的景象。
- 希夷:道家用语,意为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心镜”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第一句“心镜圆明照不穷”,通过比喻手法,将人的心境比作明亮的镜子,能够映照出事物的真相。这里的“心镜”既是一个物理实体,也是一个比喻,表示人的心境就像镜子一样明亮、清晰。而“照不穷”则强调了这种心境的无限性、永恒性,它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永远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
第二句“晋元自宝青铜”,则是对“心镜”的具体描述,即人的内心世界如同珍贵的青铜器一样珍贵。这里的“自宝”指的是人对自己内心的珍视、爱护,而“青铜”则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代表着坚硬、纯净的品质。通过这一比喻,诗人强调了人的内心世界的纯洁、坚定和高贵。
第三句“真人外景虽能睹”,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阐释和升华。这里的“真人外景”指的是人对外在世界的认识和体验,而“虽能睹”则强调了这种认识和体验的深度和广度。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争识希夷造化功?”意思是说,尽管我们能够看到外在世界的景象,但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些景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呢?
最后一句“争识希夷造化功”是对这个问题的回应。这里的“希夷”指的是道家所说的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境界,而“造化”则是指自然界的演变过程。诗人通过这个回答,呼吁人们要超越表面的现象,去追求更深层次的真理和智慧。
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宇宙和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