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其身不辱亲,要明圣学尽人伦。
岂为媚世文章士,养就中和万古春。
逐句释义及赏析:
不辱其身不辱亲: 这两句诗强调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因外界的诱惑而放弃原则或尊严,那么他不仅能够保全自己的名誉,也能够给亲人带来荣誉。这里的“辱”指的是耻辱、污名,强调的是保持清白和自尊。
要明圣学尽人伦: 这句表达了对知识和学问的重视,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明辨是非,明白世间的道理,并且能将这种理解应用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去,即“尽人伦”。这里的“人伦”指的是人的基本伦理关系和社会规范。
岂为媚世文章士: 这里批评那些只是为了取悦世俗、追求功名利禄的文章家。诗人在这里指出,真正的学者应该是为了真理、智慧而努力,而不是为了迎合社会的虚荣心。
养就中和万古春: 最后一句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这里的“中和”可以理解为中庸之道,即既不极端也不偏颇,恰到好处;“万古春”则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和希望,意指这种中庸之道能够像春天一样永恒地滋养万物,带来和平与繁荣。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即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庸之道,达到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品德、知识学问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探讨,传达了一种追求道德高尚和知识智慧的生活理念。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警惕社会上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坚持内心的真诚和对真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