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漳滨后,维舟楚泽边。
筋骸非壮日,节物迫穷年。
夜雨侵床漏,晨炊凑鼻烟。
劳生我其分,十口亦飘然。

【注释】宝应:县名。伏枕:躺卧。漳滨:指河南安阳境内的邺城,因漳水环绕而称之。维舟:系舟。楚泽:指湖北汉阳附近一带的湖泊。节物:时令物品。劳生:指劳苦的生活。

【赏析一】

首联是写诗人在家乡生活的情景。“宝应”,是今河南省的汝南、上蔡两县之间。诗人家住在这片土地上,故称“宝应”。诗的首句说,自从伏枕躺卧在邺城(今河南安阳)之后,就系舟于楚泽(指湖北汉水北岸)的湖边了。

颔联两句,写诗人在乡居生活的艰辛。颈联两句,则进一步写诗人在乡居生活的艰难。尾联一句,写诗人在乡居生活的辛酸;一句写诗人在乡居生活的痛苦。

【赏析二】

首联中“伏枕”与“维舟”两个动词,把诗人在家乡的处境写得十分真切。一个“后”字,说明诗人已经在家中躺卧一段时间了,这中间有什么事情呢?“维舟”二字,表明诗人已经到离家不远的楚地(即汉水北岸一带)去游历时,但还未到达目的地。从“后”与“边”这两个字可以看出,诗人是在游历途中。因此,诗人在家乡的处境是十分艰难的。“维舟”,就是系舟的意思,所以这里说“维舟楚泽边”。

此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都是说诗人在家乡的处境。“筋骸非壮日,节物迫穷年”,是说诗人在乡居生活中感到筋力不支,身体衰弱,而且时光已迫,一年即将过去,因此心情很不愉快。这是全诗的重点,下面几句都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夜雨侵床漏,晨炊凑鼻烟”,是说诗人因为久居异乡,不能像在家一样得到安眠,所以常常被雨声惊醒,而且早晨做饭的时候,烟熏得他鼻子难受。“劳生我其分”,“十口亦飘然”两句,是说诗人因为要供养家人,所以不得不在外漂泊,这样的日子也过惯了。但是,诗人并不以此为意,反而觉得这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

此诗的第二、三、四联,都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平仄和谐,朗朗上口。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家乡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思乡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