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候半寒温,维舟淮上村。
长林补山豁,青草际潮痕。
久厌浮家役,重招去国魂。
禅房欲舒写,烟雨促黄昏。

【注释】

龟山:在今江苏扬州市。晚泊:夜泊,停船在江边。

春候半寒温:指春季气候,冷暖适中。

维舟:系船。维,通“桅”。

长林:茂密的林中。补:遮蔽,遮护。

青草际潮痕:潮水涨满时,草木之间留下了水迹。

去国魂:离乡背井之愁。

禅房:和尚修行的地方。

烟雨:迷蒙的雨雾。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首写暮春时节停船于淮上村,次写淮上的景物,最后抒发了羁旅思归之情。

全诗四句,前两句描写停船之处的风光,后两句抒发羁旅思归之情。作者停船在淮上,正值春天,气候温暖,不冷不热,正是江南好风景,值得驻足欣赏。然而诗人却只停留了一夜,就又继续赶路,可见心情急切。他停船的地方,是一片茂密的长林。长林,即高大的树林,树木参天,遮天蔽日。这里用“补”字形象地写出了树林的浓密,给人以遮天蔽日的强烈感觉,也突出了树林的茂盛。“青草际潮痕”,说明停船的时间并不太久,因为潮水已经涨满,草木之间留下了水迹,所以不久又有船只来到,可以想象得到当时江面上的繁忙景象。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为下面表现诗人的思归之情作铺垫。

过片“久厌浮家役”,表明诗人长期在外漂泊,厌倦了这种漂泊的生活。“重招去国魂”,进一步点明自己远离家乡,心中充满离愁别绪。这句中的“重招”二字,表明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暗示了他此行的不易和艰辛。

“禅房欲舒写”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舒写”一词,既包含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又包含了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之意。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又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而这种情感,也正是这首诗的灵魂所在。

“烟雨促黄昏”一句,以景结情,为全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里的“烟雨”二字,既描绘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又渲染了整个场景的氛围。而“促黄昏”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傍晚时分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色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同时,通过对细节的精心刻画,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