桧楫淹留已涉旬,小窗犹得酒相亲。
寒潮不应溪流涩,病客未行舟子嗔。
挥手便分今夜月,断肠先见隔江春。
凤皇台上长回首,何处高城与故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把握。作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放舟下江留寄王元胥”,首句写自己乘舟而下,留下书信给友人王元胥。

“桧楫淹留已涉旬,小窗犹得酒相亲”,第二句写自己因公务在身,滞留不归已经半月,但与友人相聚仍像以前那样亲密无间。“桧楫”指长柄桨(大船用的)。“淹留”即滞留。“小窗”代指居室。“酒相亲”即亲如手足。这两句是说,我乘着大船沿江而下,留下这封信来寄给您;虽然公务缠身,不能常回家,但是我和您仍然亲密无间,像以前一样亲密。

“寒潮不应溪流涩,病客未行舟子嗔”,第三句是说,现在江水上涨,寒潮来临,溪流更加湍急起来,但是船夫并不因此而发怒,而是耐心地开船前行。“病客”指有病的人(泛指身体不好者)。“嗔”同“嗔恨”。这两句是说,因为江流湍急,所以船夫并没有发怒,反而耐心地开船前行。这两句是实写,写出了船家之善。

“挥手便分今夜月,断肠先见隔江春”,第四句是说,我挥一挥手便要分别了今天晚上的月亮,而您却只能看见隔江的春天。这两句是想象,写出了对友人的牵挂。这两句是虚写,想象出朋友思念自己的情态,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凤皇台上长回首,何处高城与故人?”第五六句是说,我站在凤皇台上久久地回望着远方,心中不禁想起那高高的城墙下,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这两句是虚写,表达了诗人的思友之情。

【答案】

译文:

我乘坐大船顺江东下,留下一封信给友人王元胥。

长柄桨停泊江边已经半月有余,我们依旧亲密无间。

现在江水上涨,寒潮来临,溪流更加湍急起来,但是船夫并不因此而发怒,而是耐心地开船前行。

我挥手告别了今晚即将消逝的明月,而您只能看见隔岸的春色。

我在凤皇台久久地回望着远方,心中不禁想起那高高的城墙下,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恋之情。

首联直写诗人欲去不得的迫切心情:“桧楫淹留已涉旬”,长柄桨停在江上已经半月有余,可是诗人还迟迟没有动身。“小窗犹得酒相亲”,诗人在狭小的船舱里饮酒赋诗,以排遣旅途的寂寥。一个“犹”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惆怅。

颔联写友人的关切:诗人虽滞留江上,但依然与友人亲切如昔,友情深厚。“寒潮不应溪流涩”,寒潮来了,溪流反而变清了,水流不再那么湍急,可见船夫对游客的照顾。“病客未行舟子嗔”,诗人因身体不适未能启程,船家不但不责怪他,反而耐心地开动船只,让他顺利地继续前行。

颈联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诗人挥一挥手就要分别了今天晚上的月亮,而您却只能看见隔江的春天。“挥手”二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断肠先见隔江春”,这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深情挚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尾联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伫立凤皇台远眺,久久不忍离去,他多么希望能早日回到朋友身边啊!最后一句直抒胸臆:“何处高城与故人?”这两句是虚写,表达了诗人的思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