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去山云,暮为还山雨。
谁谓物无情,欢期不知许。

诗句原文:

朝为去山云,暮为还山雨。

谁谓物无情,欢期不知许。

注释与赏析:

  • 原文解析
  1. “朝为去山云”:此句描绘了早晨时分,天空中的云雾如山间离去的游子,轻盈而飘渺。这里的“去山”象征着离别,暗示着诗人或友人在一天开始时即已踏上了离别的旅程。

  2. “暮为还山雨”:到了傍晚,天气变化,原本轻盈的云彩变得厚重,如同山间的归人归来,带来一场雨水。这里的“还山”表达了一种回归和结束的感觉,可能是对友人离世的哀悼。

  3. 情感表达

  4. 物我两忘:通过“谁谓物无情”,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情感态度,即便面对无情之物(如自然现象),也能保持一颗超然的心。这反映了诗人面对生死离别时的豁达和超脱。

  5. 欢乐难求:“欢期不知许”则反映了诗人对欢乐时光的珍视和渴望。但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力感,即使心中有愿望,却似乎无法被满足。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了人生无常和世事多变的主题。

  6. 艺术特色与手法

  7.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朝为去山云”与“暮为还山雨”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画面感,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8. 象征意义:云和雨作为自然现象,常常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在这里,云可能象征着离去的事物或人,而雨则代表着回归或结束。这种象征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9. 哲理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和生命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能与人共度的时刻,同时也教会我们接受生命中的起落和变迁。

《追和亡友杜仲观古黄生曲三首》不仅是对逝者的怀念之情的表达,更是对生命、时间和情感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抒发,贺铸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超越生死界限的情怀,使读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