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乡新岁。不放残寒退。月晓桂娥闲,弄珠英、因风委坠。清淮铺练,十二玉峰前,上帘栊,招佳丽。置酒成高会。
江南芳信,目断何人寄。应占镜边春,想晨妆、膏浓压翠。此时乘兴,半道忍回桡,五云溪,门深闭。璧月长相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思想、艺术手法、语言特点的赏析能力。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情感等内容,每一个小题都设定了较高的难度,注意组织答案要全诗作答,然后逐个小题呈上。一般用“诗句+分析”的格式来答。本首诗前四句写景,五、六两句抒情,七、八句转写自己的心情。

1.“弄珠英/蓦山溪”是这首词的标题。

2.“楚乡新岁。不放残寒退”:词人来到故乡已经过了一年,虽然时值寒冬腊月,却仍没有把残冬驱赶。

3.“月晓桂娥闲,弄珠英,因风委坠”:在月光的照射下,桂树上的嫦娥悠闲地玩弄着玉珠般的桂花,随秋风飘落下来。

4.“清淮铺练,十二玉峰前,上帘栊,招佳丽”:清淮河如同白色的绸缎铺展,十二座山峰耸立在前面,高高的窗扉上挂着红色的帘子,仿佛在邀请美丽的佳人。

5.“江南芳信,目断何人寄”:江南有芬芳的消息,可是谁又能把它捎给我呢?

6.“应占镜边春,想晨妆、膏浓压翠”:我猜想她一定是在镜子里打扮自己,那梳妆用的青黑色的香脂一定被抹得厚厚的,压得眉毛也绿了。

7.“此时乘兴,半道忍回桡”:此刻我正兴致勃勃,可不想中途就掉头回去,因为我想见到她。

8.“五云溪,门深闭”,这里指的是王献之与山阴道士石崇之间的典故。王献之曾得到名贵的白鹅一只,养在庭院中观赏。一天,他发现那只白鹅竟然跑到院子里吃麦粒,便叫仆人捉来责打,白鹅不服气地说:“你为何打我?”王献之说:“你不是吃了我家的白饭吗!”白鹅说:“我是吃你的素菜。”王献之听后大笑而去。后来有人告诉石崇说:白鹅会说话。石崇不信,派人去问鹅的主人王献之。王献之一听,吓得面如土色。从此,他便不再养家鹅了。

9.“璧月长相对”:月亮像块玉石在天空中照耀着大地,我常常和她相对照着看月亮。

【答案】

(1)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词。词人从自己的游踪入手,先描绘了自己游历江南的情景。

(2)词的开头二句描写的是词人在江南的所见所闻。其中,“楚乡新岁”“月晓桂娥闲,弄珠英,因风委坠”“清淮铺练”等词语,都是对江南景色的生动描摹。而“弄珠英”“桂娥”“清淮”“玉峰”等词语则是江南特有的物象。

(3)“江南芳信,目断何人寄”一句,词人由赏景而转入思人,表现的是词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4)“此时乘兴,半道忍回桡”,“五云溪,门深闭”,这两句词,则又从思念之情转向了想象中的重逢。其中,“五云”指晋代山阴县令王献之,他曾经得到一块名贵的白鹅,后来送给了他的好友范阳陶渊明。陶渊明将鹅养于庭园,并时常喂食以稻米。但这只白鹅却非常聪明,它竟能分辨出饲料的不同来选择食用,因此它经常啄食稻粒而非稻米。有一次,王献之经过陶渊明的住宅,看见这只白鹅正叼着稻粒吃个不停,于是不禁大笑起来。陶渊明见状,连忙解释道:“这是您喂我的白饭呀!”王献之一听,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他指着白鹅对陶渊明说:“您的白饭都被它给吃了!”陶渊明听后,也是哈哈大笑。

(5)词人最后两句“璧月长相对”,则又回到眼前的现实。词人一边欣赏着明月,一边等待着心仪之人的到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