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葵榴照眼明,香蒲沁酒注银瓶。
自无饮量堪同醉,非慕清名效独醒。
一日沈湘悲楚客,千年吊古读骚经。
他乡记节聊随俗,艾虎朱符挂户庭。
注释:
- 窗外的葵榴花照着眼睛明亮,香蒲酒浸在银色的瓶子里。
- 自己没有饮酒的量却能和醉汉同醉,不是为了追求名声而独自清醒。
- 有一天我沉浸在屈原悲伤的楚国情绪中,千年来一直吟诵着《楚辞》悼念古代。
- 他乡过节只是跟着习俗走,艾虎和朱符挂在门前。
赏析:
此诗是诗人端午月山主人酒边即事之作。诗中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传统节日习俗的认同。
首句“窗外葵榴照眼明”,描写了端午节时窗外的景色——葵榴花开得正艳,照亮了整个房间。这句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次句“香蒲沁酒注银瓶”,则是描绘诗人饮酒的场景。香蒲酒是一种传统的饮品,将香蒲浸泡在酒中后倒入银瓶中。这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接下来两句“自无饮量堪同醉,非慕清名效独醒。”则是诗人对自身饮酒行为的反思。他认为自己虽然喜欢喝酒,但却没有真正的饮酒量,不能像那些独自清醒的人一样。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行为的自嘲和自我认识。
第四句“一日沈湘悲楚客,千年吊古读骚经。”则是诗人对屈原的深深敬仰。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诗人,他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诚和爱国的精神。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屈原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对屈原的才华和精神表示了深深的敬意。
第五句“他乡记节聊随俗,艾虎朱符挂户庭。”则是诗人对传统节日习俗的认同。他乡过节只是跟着习俗走,艾虎和朱符挂在门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尊重和认同,也体现了他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的景象和抒发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诗句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优美的韵律感,使整首诗更加和谐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