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芳事已阑珊,开尽荼蘼亦懒看。
深院日长眠听雨,重重帘影隔春寒。
【注释】
- 暮春:指春季将尽的时节。
- 阑珊:衰败,消逝。
- 荼蘼(túmí):又名“木槿”,一种落叶灌木。
- 懒看:懒得去观赏。
- 深院:幽静的庭院。
- 眠听雨:在庭院里躺着听雨声。
- 重重帘影:形容室内帘幕重叠,遮蔽了光线。
- 春寒:春天的冷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园林景色。诗人通过对园林中花事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第一句“园林芳事已阑珊”,诗人用“阑珊”来形容园林中的花事已经接近尾声。这里的“阑珊”既有凋零的意思,也有一种美丽而短暂的意味,暗示着春光易逝,美好时光即将结束。这种感受可能让人感到有些哀伤,但也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珍惜和留恋。
第二句“开尽荼蘼亦懒看”,描述了园中的荼蘼花已经盛开到尽头,但诗人却对此失去了兴趣,懒得去欣赏。这里的“懒看”表达了诗人对繁华落尽后的淡然和超然,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淡然态度。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在这个寂静的园林中品味着春末的美丽。
第三句“深院日长眠听雨”,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庭院中度过的一天。这里的“日长”指的是白天时间变长,暗示着暮春时节的天气变化。而“眠听雨”则描绘了诗人在安静地听着雨声中度过的时间。这里的“眠”字,不仅表现了诗人在雨中度过的时间,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淡漠和超脱。
最后一句“重重帘影隔春寒”,则是通过描述室内帘幕重叠的景象,来表达春寒的寒冷感。这里的“重重”一词,既形容了帘幕的密集程度,也暗示了室内的阴暗和阴冷。而“春寒”则直接点明了季节的特点,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所处环境的凄凉和寒冷。
这首诗以暮春时节为背景,通过对园林中花事的描绘和对生活细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对季节更迭的感受。同时,诗人的情感流露也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