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听人是与人非,有耳如聋未是痴。
不采当时临济喝,威王前事已先知。

【注】

懒听:懒得去聆听。是与人非:是非曲直。有耳如聋:有耳朵而像没有听见一样,比喻对是非曲直装作不闻不问。未是痴:不是愚蠢。不采临济喝:不采纳临济的喝斥。威王前事:指三国时魏武帝曹操曾派东吴孙权的使者到北方,要求孙权投降,孙权拒绝后,曹操派徐晃率军进犯濡须口,孙权以“威王”自比,表示自己决不屈服于曹操。先知:早有预料。

赏析:

诗作通过诗人与上人的对话形式展开,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人生得失的态度,也揭示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哲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全诗采用对话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上人的问答过程,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涵。

首句“懒听人是与人非”,表达了诗人对于是非曲直的漠视态度。诗人认为与其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辨别是非曲直,不如将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这种态度表明了诗人追求高远目标的决心和勇气,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次句“有耳如聋未是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是非曲直的漠视态度。诗人认为即使能够听见是非曲直,也不会因此而感到困惑或痛苦,因为他知道这些是非曲直并不重要。这种态度表明了诗人对于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坚定。

第三、四两句“不采当时临济喝,威王前事已先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诗人指出,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借鉴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这种态度表明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借鉴,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道路的深思熟虑和谨慎选择。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诗人与上人的对话形式展开,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