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蟠凤举玉霄傍,肯为南公下石梁。
人识子文新政事,家传宋玉旧文章。
断无横吏惊庞俗,时有书生近燕堂。
二客风流俱令上,独惭歌市接舆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送宋州解事参军王真赴府》,全诗如下:
龙蟠凤举玉霄傍,肯为南公下石梁。
人识子文新政事,家传宋玉旧文章。
断无横吏惊庞俗,时有书生近燕堂。
二客风流俱令上,独惭歌市接舆狂。
注释
- 龙蟠凤举:形容气势宏伟、壮观。
- 玉霄傍:天上的云彩或云雾缭绕之处。
- 不肯为南公下石梁:比喻不愿意屈就于小官或低职位。
- 子文:指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
-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屈原的弟子,也是屈原的好友,其作品《楚辞》中多有佳作。
- 断无横吏惊庞俗:意思是说没有横征暴敛的官吏能够惊动社会习俗。
- 时有书生近燕堂:意思是说有时见到的书生会进入朝堂之中。
- 二客风流俱令上:指的是两位客人都显得风雅高洁。
- 接舆:春秋时期楚国的隐逸者,他常乘鹿车在道路上歌唱:“吾闻古之遗言也,将坠于深渊者乎?”后用“接舆狂”来形容不拘小节、放浪形骸的行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描绘两位友人的形象与风采,表达了对他们未来仕途的期望与祝福。首句“龙蟠凤举玉霄傍,肯为南公下石梁”,以龙蟠凤举形容两位文人的气宇轩昂,玉霄傍则暗喻他们如天边云彩般超凡脱俗,不愿屈居小官之下。次句“人识子文新政事,家传宋玉旧文章”,赞扬了他们学识渊博,文章斐然。第三句“断无横吏惊庞俗,时有书生近燕堂”则是说不会有横征暴敛的官员打扰社会的安宁,时而可见到一些儒雅的书生接近朝廷。第四句“二客风流俱令上,独惭歌市接舆狂”则表达了对两位文人高风亮节的敬仰,同时透露出作者自身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自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两位文人的高洁风采,又体现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