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芳树不如归,底用青天接翅飞。
但了寝门安与否,更关城廓是和非。
预愁计日当还次,安得穷年只掩扉。
羡杀能诗西阁老,一庵依旧鬓毛稀。

注释:

次韵乡人贺归:《早知芳树不如归,底用青天接翅飞》是一首和诗。作者在这首诗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回答对方的问题,并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友人的祝福。

早知:早知道。指自己早就意识到。

芳树:指故乡的树木。

不如归:不如回到故乡去。

底用:哪里还用到。

青天:指广阔的天空。接翅飞:展翅飞翔。

寝门:指家门,也指自己的住处或居所。

安与否:安全与否,是否安全。

更关:更加关心。城廓:城市。城郭,古代城市四周的城墙。

预愁:预先担心。

计日:计算日子,指预定日期。当还:当返回。次:停留的地方。

安得:如何能得到。穷年:整年,终年;这里指一年的时间。只掩扉:只是闭门不出。

羡杀:羡慕死了。

能诗:擅长诗歌。西阁老:这里指诗人的朋友,他的住所在西边,所以称为西阁老。

一庵:一间茅屋,简陋的居室。依旧:仍然如此。鬓毛稀:指人的两鬓头发变白了。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作于作者任永兴(今湖南零陵)知县时,与友人相送之时。首联“早知芳树不如归,底用青天接翅飞”是说,如果早知道回家比在外面好,又何必要像青天一样自由自在地高飞呢?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颔联“但了寝门安与否,更关城廓是和非”则是说,无论家门是否安全,或者城市的是非黑白,都已经不重要了。这里的“更”,强调了这种重要性。尾联“预愁计日当还次,安得穷年只掩扉”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他希望友人能够平安归来,而不是在外漂泊不定。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深情厚意。它既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祝愿。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即人们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关心都是非常重要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