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发年多籍半空,虎符招补至闽中。
庄农戎服来操戟,太守儒装学拍弓。
去日初辞乡树绿,到时愁见戍旗红。
募金莫作缠头费,留制衣袍御北风。
【注释】
调发年多:征兵征调多年。籍半空:指兵员征集到一半,而朝廷的文书仍堆积如山,没有下文。虎符:古代帝王所执之符,用以调遣将吏,因以借称将军或将领。招补:招募补充。闽中:今福建境内一带。庄农:即农家,指平民百姓。戎服:军装,这里指士兵。操戟:挥舞长矛(戟)。太守:官名,汉时县尉的别称。拍弓:用弓弦弹射。去日:昨日。初辞乡树绿:离开家乡时,看到树木已经由绿变黄了。戍旗红:到达边关,看到边塞旗帜已由绿色变为红色。募金:募集钱财。莫作缠头费:不要把钱用于赏赐。留制衣袍御北风:留下自己的衣服和皮袍抵御严寒,御寒防风,不使敌人乘虚侵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被调离福州(今福建)后所作,表现了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地方官员忧国忧民、体恤百姓的思想感情。首句写征兵征调的紧迫性,“调发年多”四字,点出时间之久,“籍半空”三字,说明征集到的士兵只有一半,而且朝廷的文牒仍堆成山,说明战事尚未结束,作者心中充满了忧虑;次句写招募士兵的情景,“虎符招补至闽”,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百姓的压榨;第三句写士兵入伍前的情景,“庄农戎服来操戟,太守儒装学拍弓”,一个“来”字,写出了士兵们从田间走向军营的艰辛,同时反映出他们从农民变为军人的过程,以及他们在军队中接受军事训练的过程;第四句写士兵们离别家乡的情景,“去日初辞乡树绿”与“到时愁见戍旗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将士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最后两句,诗人把募金用于犒赏士卒,以鼓舞士气,同时也表达了他不忘百姓、心系民生的高尚情操。
全诗结构紧密,层次分明。开篇即点明征兵之事,然后依次写募兵过程和士兵们的生活状况,最后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和人民的关切。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