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蹴浪锦江高,节物惊人感二毛。
京洛承平真富贵,江湖风物叹萧骚。
荃芜有恨流千古,驽骥当年共一槽。
圣处相期君不肯,自煎明焰泣流膏。
【注释】
游龙蹴浪锦江高:指端午节时,锦江水上涨浪花飞腾。节物:节日之物。惊:惊动。二毛:指两鬓斑白,年老。京洛承平真富贵:京城洛阳和平无事,才是真正的尊贵和富有。江湖风物叹萧骚:指江湖上的景物都显得悲凉、萧条、荒凉。荃芜:野草,也泛指草木。荃芜有恨流千古:野草也有遗恨流传千古。驽骥:驽马和骏马,比喻才能平庸的人与杰出人才。当年共一槽:指一起被喂养,同吃槽中饲料。圣处相期君不肯:在圣洁的地方相待你却不肯。相期:相约,相待。君:指作者自谓,即诗人。不肯:不肯接受。煎明焰:煎熬着明亮的火焰。泣流膏:流泪,滴下油汁,形容痛苦。
【赏析】
《代任阆州和人重午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公元765年(唐肃宗上元二年)端午节写的一组咏怀诗。这组诗共有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此诗是诗人对重阳节的追忆之作,也是诗人对自己遭遇的哀叹。诗人以“端午”为题,借端午节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真意切,风格沉郁而苍凉,是杜诗中的名篇之一。
第一联写诗人登高望远,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颔联点出诗人的遭遇和心情,京洛承平真是富贵荣华,而作者却漂泊异乡,寄人篱下;江湖之上,自然风光一片萧瑟,让人倍感凄凉。
颈联用荃芜有恨流千古,驽骥当年共一槽,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那些不能理解自己抱负、不能赏识自己的人的不满。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