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车如市水如金,守闸如城不放人。
共倚河渠通北使,可怜膏泽养边臣。
平生自计更蓑笠,此日何颜玷搢绅。
欲换小舟跳堰去,沙边渔子得相亲。
诗句释义:
- 踏车如市水如金,守闸如城不放人。
- “踏车”指的是船只行驶,这里可能是指渡船。“市”和“金”分别表示繁忙的市场与金色的水面,形容市场热闹、河水波光粼粼。“守闸”指看守水闸,防止船只通行。整句诗表达了在繁忙的市场里,水闸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一样,不允许任何船只通过,显示出一种严格的管理和秩序。
- 共倚河渠通北使,可怜膏泽养边臣。
- “河渠”指的是连接河流和陆地的水道,通常用于运输。“北使”可能指的是奉命前往北方的使者。“膏泽”在这里比喻朝廷对地方官员的恩惠或照顾。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繁忙的水道场景,其中运送着重要的人员和物资,体现了朝廷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照顾。
- 平生自计更蓑笠,此日何颜玷搢绅。
- “自计”意味着个人打算。“蓑笠”是一种用来遮雨的草编帽子。“搢绅”指的是古代官员佩戴的笏板,也泛指官员。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计划感到自豪,但面对当前的状况却感到羞愧,因为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份和尊严。
- 欲换小舟跳堰去,沙边渔子得相亲。
- “小舟”指的是小船。“跳堰”可能是说通过某种方式改变水流方向,让小船顺利通过。“沙边渔子”可能是指岸边的渔民。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想要改变现状,寻求与自然亲近的愿景。诗人希望借助小船的力量,避开水闸的阻碍,接近自然,与渔民建立亲近的关系。
译文:
五日常州借闸,
踏车如市水如金,守闸如城不放人。
共倚河渠通北使,可怜膏泽养边臣。
平生自计更蓑笠,此日何颜玷搢绅。
欲换小舟跳堰去,沙边渔子得相亲。
赏析:
这首诗以“五日常州借闸”开头,直接点明了事件发生的背景是“常州市”。接着,诗人用丰富的画面和生动的意象,将这一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踏车如市水如金,守闸如城不放人”描绘了市场的繁忙和水闸的坚固。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守闸如城不放人”与“此日何颜玷搢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局面的无奈和内心的挣扎。最后两句“欲换小舟跳堰去,沙边渔子得相亲”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宣泄,他渴望能够脱离这种束缚,与大自然亲密无间地相处。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