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林花底散游鞭,回首长安十八年。
羞把文章对年少,老夫衣钵不堪传。

【注释】

①散游鞭:即散马鞭。唐时,科举考试前,由主司在考场外向考生致意,考生则以散马鞭作答,故云。②衣钵:佛教语,指和尚的袈裟、钵盂等行头以及佛祖传授给他的教法。③不堪传:无法传授。

【赏析】

此诗是诗人应进士科试而作。首联点明应试的时间和地点,“被檄”是说接到考试的通知。“七月二十日”,是考试日期,“琼林花底”是考场所在地,即翰林院。颔联写自己对应试的态度。“回首长安十八年”,意谓从长安出发到考试结束,已经整整十八年了。这十八年中,作者与长安有不解之缘。他少年时代曾登第入仕,为长安的官员们所推重;后来辞官归隐,又被召回长安,为皇帝起草诏令。所以,当他再次离开长安赴京应试时,不禁感慨万千。“十八年”既指时间的流逝,又暗含着仕途的坎坷不平。这一联写得深沉含蓄,言简意赅。颈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对应试的态度。这里所说的“文章”,不是指文章本身,而是指自己的文章,即应试文章。作者认为,自己的文章水平不高,难以胜任考官提出的要求,因此不敢拿应试的文章去应付考官。“羞把文章对年少”,是说自己之所以不敢应试,是因为害怕自己的文章不能达到考官的要求。“老夫衣钵不堪传”,则是说自己年岁已高,已无颜面将平生所学传给后辈。

这首诗语言平淡,但内涵深刻。它通过诗人回忆自己当年应试的情景,表现了他对自己一生功业和前途的回顾与总结,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面貌。诗人以委婉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既没有直接说出应试的难处,也没有流露出失望的情绪,而是用曲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既曲折委婉,又含蓄蕴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