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雨宿严陵市,咫尺风烟隔上泉。
今日山神方信我,不将尘土到渠边。
【注释】
子陵:指东汉的严光。他曾经在浙江上虞县镜湖上,隐居垂钓,后来当汉光武帝刘秀的使者请他出山辅佐朝政时,他坚辞不受,就隐身在富春江上的富春江畔。
游上泉:即上清宫,在今安徽屯溪市西北。严光曾在上清宫旁隐居。
三首:三首诗。作者自号烟波渔父,这里称他的诗为“烟波体”。
【译文】
去年在严陵市过夜,只隔得咫尺之遥,却有风烟阻隔,不能见到上清宫。今日我到山中去拜访山神,他才相信了我是真正的烟波渔父,才允许我登上他的山巅。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春天,诗人在严子陵钓鱼台、上清宫等地游览,并登高望远。诗中表现了作者对严子陵的仰慕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幽美,富有哲理意味。
开头两句写诗人去严子陵隐居地寻访的经过。前句写诗人在严子陵隐居地附近住宿一夜,第二天清晨,便怀着敬仰的心情去拜见这位隐士。“子陵”是汉代严光的字,后人称他为严子陵。
后两句是说自己终于见到了久仰的严子陵,他果真是一个信守节操、不肯同流合污的人。
第三句紧承第二句而来,说:“今日我到山上拜见山神。”这里的“山神”,指的是严子陵。
结末四句写与山神相遇的情景。“方信我”一句,表明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求得山神的信任和接纳。“不将尘土到渠边”一句,意思是自己已经洗尽俗尘,不会玷污严子陵的圣地。“渠”通“其”,“渠边”犹言“其旁”。这一句表明自己虽然来到严子陵的隐居之地,但决不玷污他的清雅的环境。最后一句点明自己的身分,是严子陵的老朋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严子陵的高洁品质和高尚节操的崇敬,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风格朴素自然,意境幽美。